树癌--褐根病之介绍与防治.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樹癌--褐根病之介紹與防治 前 言 近年來台灣荔枝、龍眼、番荔枝及一些重要經濟果樹或校園老樹陸續發生樹勢 衰弱、落葉、萎凋終至枯死的現象,目前已證實主要原因為被Phellinus noxius感染 所引起的褐根病;爾後又陸續發現許多果樹、木本觀賞植物及林木亦受此病威脅。 樹木褐根病是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林木、多年生果樹及特用作物重要根部病害; 台灣早在1928年已有紀錄,近年來,褐根病已明顯為害多種果樹及樹木,才逐漸受 到重視。本病會引起根部腐敗而導致全株萎凋死亡,已成為目前台灣木本植物根部 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有「林木殺手」或「樹癌」之稱。 病原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 Cunningham 本菌為擔子菌,菌落初期白色至草黃色,後轉為琥珀至黑褐色,形成節生孢子 和毛狀菌絲,屬腐朽菌中之木材白色腐朽菌類,腐朽菌類為腐生弱病原性,僅少數 病原性較強,以本菌為最。 病徵 一、外觀病徵 (一)慢性立枯病徵:罹病植株生長衰弱,葉片稀疏及掉落,病情逐日嚴重,約1 、 2年後死亡。 (二)急性立枯病徵:植物地上部黃化萎凋,1-5個月枯死。大部份果樹罹病後出現 急速萎凋,尤其是雨多之季節,於1-2月內死亡,死亡果樹之葉片與果實並不 脫落,可留在樹上數個月,屬快速萎凋病。本病造成快速萎凋的主要原因是病 原菌直接為害樹皮輸導組織,造成環狀壞死,導致水份及養份輸送受阻而死。 二、根部病徵 病根表皮易剝離,木材變褐色,數月後腐朽,根系上覆有褐色菌體,老化病組 織內部可見黑褐色網狀線紋菌絲束,組織最後完全白化腐朽。接近地際部主莖及根 部表面往往有黃色至深褐色菌絲塊,菌絲因黏沾土塊石粒而不明顯,故稱褐根病。 本病除為害根部及地際樹皮外, 亦造成該部位木材白色腐朽 。受感染之樹皮內 面及木材組織呈不規則黃褐色網紋;腐朽木材與健康木材間常有黑褐色帶隔離,腐 朽末期木材變輕、乾和海棉狀,枯死樹幹基部並經常被白蟻蛀食。 發生生態 本菌生長溫度為10-37℃,最適溫24-32℃,喜酸性。病原菌在春夏潮濕季節偶 爾形成子實體產生擔孢子,隨風傳播,為本菌長距離傳播之初次感染源。本病原主 要存活在殘根上,傳播途徑主要經由病根、種苗帶菌或病區土壤等接觸。P. noxius 存在殘根的活性可一直到病根完全腐爛為止,P. noxius於土壤中至少可存活10年之 久,在土壤內存活期間如遇寄主植物的健康根,則會傳播感染為害,可自根部或地 基部侵入感染,為第二次感染源。在田間主要傳染途徑為健康根和殘留病根接觸傳 染,常發現病害自一發病中心逐漸向四周擴散現象。在自然界危害樹木時,侵入到 植物發病死亡,需數年至數十年時間。本病害主要分佈在低海拔地區,喜排水良好 的沙質土壤。 病根表皮易剝離,根系上覆有褐色菌體, 木材間常有黑褐色帶隔離 菌絲因黏沾土塊石粒而不明顯 樹幹基部長出不規則扁平覆瓦狀深褐色子 實體 地際部的主莖及根部表皮可見黏附黃褐 樹幹基部長出不規則扁平覆瓦狀深褐色子 色絨毛狀菌絲層 實體 寄主範圍 本病分布於非洲、亞洲、中南美洲、澳洲、新幾內亞等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以 亞洲與紐澳赤道附近的陸地及島嶼為主,褐根病目前遍佈全台,以西部台中以南和 東部和平以南較常發現。海拔八百公尺以下之山坡地及平原,貧瘠土壤較易發病, 無論是果園、觀光區、校園、行道樹或是住家庭院,均常見此病害。褐根病菌具有 多犯性,寄主範圍廣泛,包括多種果樹、觀賞花木、珍貴老樹、公園行道樹、海岸 防風林、多年生雜草等均有被害紀錄,在台灣之寄主紀錄超過百餘種。樹齡從1-2年 的幼苗至40-50年生之大樹均有罹患褐根病之情形;僅蘋果、蓮霧、圓滑番荔枝、刺 番荔枝、廣東檸檬、扁櫻桃及黃金榕較為抗(耐)病,檬果(愛文/在來種) 、柑桔(酸桔、 柳橙、苦柚)及黑板樹則為極抗(耐)病。 診斷原則 本病害在感病植株強修剪後,新芽萌發即枯死或停止再長新芽,不易和其他根 朽病區分,可由下述簡易的診斷技術自行測試。 一、樹木出現生長衰弱情形 本病菌菌絲鮮少生長高於離地1公尺以上的組織,可檢查樹冠基部與裸露之根系 有無長出褐色菌體。發病樹木在接近地際部的主莖及根部表皮可見其上黏附黃褐色 絨

文档评论(0)

158****6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