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题“陆源碳输入及其对边缘海碳循环的作用”
(编号:2009CB421204)
2009年年度工作总结
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本课题紧密联结项目对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的需求,主要开展对陆源碳的输入及其对边缘海碳循环作用的研究,确定主要河流各种不同形态陆源碳的输入通量及变化规律,旨在定量评估陆源物质输入对陆架边缘海碳源汇格局和通量及其生物地球循环的影响。
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1)揭示主要河流各种不同形态碳通量及变化规律;(2)揭示陆源有机碳在河口及边缘海的分布和循环过程;(3)揭示中国近海对人为CO2侵入的化学缓冲作用及其对于河流碱度输送的响应;(4)地下水对边缘海碳循环的影响。
以下为年度计划完成情况总结:
(1) 无机碳研究
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本项目应从海水碳酸盐缓冲体系的化学缓冲作用出发,系统研究长江口及邻近水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和调控机制。按照原订计划,本项目厦门大学翟惟东研究组应于2009年4 月、5 月、7 月-8 月、12 月实施春、夏、冬季出海调查;并于2010年上半年完成初步的数据分析,10 月-11 月实施秋季调查,争取其他搭载航次、开放航次的机会补充数据;2011年进行数据集成、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必要时补充现场研究航次。
本研究组在2009年度的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不仅现场工作超出预定的内容,而且,项目组还积极整理历史数据,撰写论文,向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投稿。无机碳方面研究进展顺利,现场工作主要进展包括:
自2008年底本项目启动以来,在长江口及邻近的东海海域开展了一系列现场研究工作:
A. 2008年12月5日-7日,实施了从长江口淡水端的冬季调查,分析项目包括表层温度、盐度、无机碳、溶解氧、营养盐和有机碳;
B. 2008年12月23日-2009年12月29日,结合本单位戴民汉教授的研究项目,利用东方红2号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海域进行冬季调查;
C. 2009年4月5日-13日,租用渔船在长江口实施了一次综合调查(春季),调查项目包括盐度、总悬浮颗粒物、叶绿素、浮游植物、有机碳、无机碳、碱度、营养盐、溶解氧、呼吸作用、硝化作用、表层温度、盐度、浊度、CO2分压、溶解氧饱和度、叶绿素荧光以及海洋光学相关参数等,观测涉及的环境梯度跨越从崇明岛以西的河口上游到盐度34的外海;
D. 2009年5月15日-6月1日,搭载中科院海洋所的中国近海综合考察开放航次(春季,科学1号船),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西侧海域进行春季调查;
E. 2009年8月17日-28日,参加项目组织的现场研究航次(夏季),利用东方红2号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海域进行夏季调查;
F. 预计2009年12月20日-31日,参加项目组织的现场研究航次(冬季),利用东方红2号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海域进行冬季调查。该航次还将调查南海和南黄海,预计2010年2月1日全部现场工作结束。
目前年底之前航次的溶解氧、无机碳和营养盐样品已经全部测定完毕,为后续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分析奠定了基础。
G.另外,2009年3月、6月,由厦门大学王德利负责对珠江上游水文站博罗、石角、天河、高要等进行了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有机碳、无机碳、营养盐、溶氧、痕量金属等;2009年6月15-18日,课题组骨干王德利及王桂芝副教授联合了第三、六课题(贾国东研究组、高树基研究组、黄邦钦研究组、刘红斌研究组),租用渔船对珠江口伶仃洋及周边水域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主要参数有:Ra, 重金属,浮游植物,悬浮颗粒物,无机碳,碱度等。
(2)有机碳研究
2009年在对长江、黄河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有机碳的研究方案,选定长江下游的大通水文站和黄河下游的利津水文站为固定采样点,与两地水文站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为期一年(2009年)的月份观测采样,样品包括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
2009年已完成黄河(利津)和长江(大通)12个月的POC及DOC样品采集。另外,2009年4月参加厦门大学翟惟东课题组对长江口区的现场采样调查;于2009年6月下旬和7月上旬分别完成对黄河口河口区的2次现场采样;参加7-8月项目组织的夏季航次,分别于南海北部和黄、东海区采集DOC和POC样品373个和246个;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33个。
对有机碳研究,2009年的主要工作为现场采样,进展顺利。同时也完成了部分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测定,包括:河流月份样品及河口区样品总颗粒物浓度(TSM)的测定;部分夏季航次样品TSM的测定;完成了长江、黄河月份样品及两个河口区样品DOC及POC的测定及部分夏季航次样品的DOC测定。同时,对黄河和长江不同季节P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