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大叶大学优质通识教育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灣社會的階級 Erikson及Goldthorpe (1992)的社會階級(class) 1)專業階級:包含專業人士、經理人、高階技術人員等。 2)行政階級:辦公室行政及商務人員、業務員等。 3)自營階級:小雇主及一般商家等自營工作人員。 4)務農階級:農、林、漁、牧等從業人員。 5)技術工:技術人員、現場監督、技術勞工等。 6)非技術工:如體力工、機器操作員、工廠作業員等。 這些階級構面影響資源與機會的多寡之外,也影響子女地位最重要的背景因素之一。 階層化與不平等 每個社會中,都有一種按照個人出身(ascribed)背景或後天成就(achieved),將其成員區分為各種社會類別(categories)的特殊社會結構。 社會學家Peter Blau(1977)將這些社會類別分為名目類別(nominal)(如性別、種族、階級)及連續性的地位(status)(如長幼尊卑的輩分或收入地位等),分析由不同社會類別所形成的社會分化(social differentiation)與不同地位所形成的不平等(inequality)如何影響個體行為與整體社會變遷。 階層化與資源取得 這些類別或排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些身分會影響個人取得社會中有價值之資源的能力與機會。 這些資源包括經濟性資源,如土地、流動資產等; 政治性資源,如工作場所的權威、政治影響力等; 文化性資源,如對文學藝術的品味、符合上流社會的言談舉止; 社會性資源,如社會關係、社團成員; 尊榮性(honorific)資源,如聲望、名譽、他人的敬意與順服;知識技能,如專業、學經歷等。 社會階層化與不平等 階層化(stratification)是指一個社會的成員,不平均地分布在與資源取得攸關的不同社會類別或地位上的情形。一個社會的上、下層級的距離越遠、資源差異越大,表示社會的階層化程度越高。 社會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來形容社會中少數人擁有不成比例的財富、權力、及聲望的情形。社會階層化在於描述一個社會中的各種不平等,並解釋為什麼不平等的現象可以持續不斷的存在(Grusky, 2001)。 美國社會學者Grusky階層化系統 第一、社會中存有一套界定甚麼是「有價值、值得追求」的規範。 第二、社會中有一套分配規則,將不同的「獎品」「報酬」分配至社會分工中的各種不同的位置(positions)上,即決定哪些位置薪水較高、權力較大等。 第三、社會中有某種流動篩選機制(mobility mechanism),將社會成員分派到擁有不同報酬的位置上。 社會(階級) :兩性不同酬 社會(階級):職場男性衰退 女主管當道 社會(階級): 瘦省電小民 肥耗電大戶 台灣社會發展歷程省思:社會階級 階級現象 小康社會->貧富差距逐漸跨大 薪資男高女低->男性衰退 階級M型化社會 階級省思 政府政策 家世背景 個人努力與教育來脫貧 社會(婚姻):大齡剩女 追撞必嫁! 社會(婚姻):剩男比剩女多! 大剩男時代來臨 台灣社會發展歷程省思:婚姻 婚姻現象 早婚->遲婚、晚婚、不婚、同居 多子多孫->不生、生育率全球最後 異性戀婚姻->同性婚姻 婚姻省思 經濟條件低落養不起 經濟獨立靠自己 崇尚自由 階層化理論-衝突論觀點 〈一〉階層化理論的古典傳承 馬克思(Marx and Engels, 1978)認為在資本主義中,擁有生產工具的資本家(capitalist),支付給勞工的工資,遠低於其實際生產的價值,而將「剩餘」以資本的形式儲存,並用來產生更多的「價值」,形成階級間的對立與剝削。 階層化理論-功能論的觀點 承襲韋伯觀點的當代階層化學者,以多面向的架構來分析現代社會中的階層化現象。 他們發現在大多數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階級、聲望、文化、與權力等不同地位面向之間的重疊性並不高,經常出現地位不一致(status inconsistency)的現象,如經濟地位高但職業聲望低的暴發戶、文化地位高但經濟地位低的知識分子等。 階層化的當代理論 結構功能學派(structural functionalism)認為,不平等是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在現代社會分工之下,不同職位的報酬差異甚多。 他們認為在社會分工體系下,每個分工位置的工作條件不同,有些職位的功能較重要,有些則需要特殊才能、或經長期訓練才能勝任,因此社會提供不同的誘因,才能吸引合適的人才來就任。這種報酬的不平等對社會的正常運作有一定的「功能」,未必會造成不公義的現象。 階層化理論-剝削及機會阻隔 衝突論者認為報酬的分配未必依循個人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