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PPT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都是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规则)。 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公德的内涵: 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 举止文明、谦虚热情、尊重他人、助人为乐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维护公共秩序、遵纪守法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社会公德的特点: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与人们的公共生活息息相关,文明礼貌是人与人和谐相处、待人处世的基本礼节。 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和蔼谦虚、彬彬有礼、热情谦让、尊老爱幼的事情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你怎样去做就会表现出你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体现你的内涵,天壤之别的公德行为就会呈现出来。 文明礼貌是敞开心扉的钥匙,是心灵交流的窗口,是情感沟通的桥梁。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在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与帮助和关心。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理性行为,是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重要标志。 (三)爱护公物 珍惜爱护公物、物用所值是人对物的态度,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这种公德体现一个人对他人的劳动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 对公共场所的设施、花草绿地、车船亭廊、路灯护栏等保证正常公共生活的设备予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私占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四)保护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的基本道德和法律素质,公共生活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规矩、有规范可循。 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都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回报社会,拓展能力,实践锻炼的渠道和方式,必将提升自身、带动他人、影响社会、加快成长。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一)网络中的问题: 网络暴力;色情信息;侵权作品;欺诈失信;游戏等 (二)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一)指引作用 (二)预测作用 (三)评价作用 (四)强制作用 (五)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三)《环境保护法》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8.28通过,2006.3.1施行 1.治安管理处罚: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给于的行政处罚。 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拘留、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限其出境或驱逐出境(外国人)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10.31通过并施行。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