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二十名景.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厦门二十名景 20.鳌园春晖 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鳌园,位居“嘉庚公园”内。   鳌园原为集美东南海边的一个小岛,形如蛰伏的大鳌,岛上原有一个“鳌头宫”,也叫“千里宫”,抗战中被日军飞机炸毁。1950年,嘉庚先生回乡定居后,决定利用这片海滩,“不侵民田,辟置公园”,“于中立碑,纪念解放,名曰鳌园”。鳌园,8990平方米,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园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 鳌园由门廊、纪念碑、嘉庚墓组成。门廊长50米,中式庑廊,四向通透,两壁镶嵌58幅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镂雕,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华。门廊外的围墙,有各种石雕291幅,其中浮雕229幅,沉雕42幅,影雕20幅。此外,还有全国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书法楹联题刻,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均有,书法上乘,刻艺精湛,是福建石雕艺术的魂宝。   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取得了胜利,正面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解放纪念碑名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的碑文。碑基为13、10、8、3级四个台阶,13级寓他事业鼎盛的年月,10级为遇到困难的年月,8级为八年抗战,3级为三年解放战争。碑前为一座高7米,宽30米的照壁,中间刻“博物观”三字,有12块浮雕,浮雕中间嵌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反映了陈先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转过照壁就是先生的墓,墓坐子向午,呈寿龟形,墓盖用十三块六角形的青斗石镶拼而成。墓圹为“风”字壳,圹的内侧由15块青斗石浮雕镶嵌,上雕陈嘉庚先生前半生经历。周边的石雕纪录先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一生。陈嘉庚先生1961年8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中央为他举行了国葬。覆盖国旗的灵枢,由周总理、朱德委员长执绋,运回集美,安葬在鳌园。1988年嘉庚墓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离鳌园不远处建有“归来堂”,堂前树有陈嘉庚先生铜像。还建有陈嘉庚先生故居和生平事迹陈列馆,构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2年,为完成陈先生的遗愿,在鳌园前的海滩上建设“嘉庚公园”。公园占地3万平方米,周边建了一组仿古的歇山琉璃亭台楼阁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与鳌园融成一体,更是秀美,于1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竣工,向游人开放。   陈嘉庚先生青年时代赴新加坡以实业致富。致富后热心报国,走上了兴办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的艰辛之路。他为使青少年均有文化,从1913年在集美兴办第一所小学开始,到1925年,连续办了女小、幼师、女师、师范和中学,办了水产、航海、农林、商贸、国学等专科,相应建设起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和水厂、电厂等公共设施,在集美建 成了从学龄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专科教育共12所院校的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80多年来,集美学校培养了近万名各类人才,遍布全世界,1921年还办了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崇高精神,深得国人爱戴。毛泽东主席特题词赞扬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在千万华侨中是第一人。   陈嘉庚先生在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时,把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融入西洋建筑,创造了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 建筑,其形体、色调都精美绝伦,是嘉庚先生为厦门留下的又一宝贵遗产! 19.北山龙潭 北山,又名北辰山,系同安区牛岭山脉的分支,横亘于银城之北,是绝好的一堵屏障。从山下的“广利庙”上行300米,就到了“水天洞”,洞外榕荫蔽日,山梁怪石互倚,松柏苍翠,隐约可闻飞瀑的轰鸣。 步尽蹬道,迎面就是北山顶的一个缺口,口上蓝天白云,口里吐出水帘,顺着一公里的峡谷,跌岩泻落,千年不涸。雨季帘幅变宽,浩荡飞泻;旱季帘幅变窄,银练垂挂,把峡谷冲出十二个大小不等的水潭,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龙潭”。潭的大小、形状、深浅各异,但均清澈见底,纯净清透。以第五潭为最大,面径3米余,深约2米,站在第八、九潭 间仰望缺口,瀑布上接云天,下衔山岩,水似乎是从云天中倒下来的,景色甚为壮美!   瀑布左侧巨石上的“仙苑”二字,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真迹。两旁山梁上蹲有许些神似虎、牛、羊、鹦鹉等怪石,还有神仙来此观瀑留下的脚印和忘记抬走的仙人轿子。   “水天洞”旁,临崖有一平垣的石矶,高出龙潭50米以上,直壁如削,矶面上刻有颂扬同安知县到此祈雨的诗文。 明嘉清四十年(1561)春大旱,知县谭维鼎,号瓶台,率众到此求雨,巧逢天公作美,香火刚点燃,甘霖即降。邑人刻“瓶台霖雨”以纪念。清乾隆年间,知县张荃又在其旁刻“膏泽下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