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基本原理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用溶解度表示。 溶解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和溶剂的本性,也与温度、盐效应、晶体结构和大小等有关。 习惯上把溶解度大于1 g/100gH2O的物质列为可溶物,小于0.1g/100gH2O的,列为难溶物,介于两者之间的列为微溶物。 利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水所形成的化合物都是难溶物。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乘积称为溶度积,它是一个化学平衡常数,以Ksp表示。 二、基本原理 [An+]m[Bm-]nKsp,溶液不饱和,难溶物将继续溶解; =Ksp,溶液达饱和,但无沉淀产生; Ksp,将产生沉淀,当沉淀完后,溶液中所余的离子浓度仍保持[An+]m[Bm-]n=Ksp关系。 根据溶度积,可以初步判断水中离子是否能用化学沉淀法来分离以及分离的程度。 三、氢氧化物沉淀法 水中金属离子很容易生成各种氢氧化物,其中包括氢氧化物沉淀及各种羟基络合物,它们的生成条件和存在状态与溶液pH值有直接关系。 M(OH)n→Mn++nOH- 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与pH值的关系 四、硫化物沉淀法 金属硫化物比氢氧化物的溶度积更小,所以在废水处理中也常用生成硫化物的方法,从水中除去金属离子。通常采用的沉淀剂有硫化氢、硫化钠等。 MS→M2++S2- H2S → H++HS- HS- → H++S2- 特点: 采用硫化物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去除率高,可分步沉淀。 泥渣中金属品味高,便于回收利用,适合pH值范围大。 但过量S2-可使COD增加;当pH值降低时,可产生有毒的H2S。 有时金属硫化物的颗粒很小,分离困难,此时可投加适量絮凝剂进行共沉。 1 基本概念: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溶度积 2 基本原理: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沉淀法的基本原理 3 沉淀的类型及其特点 4 颗粒自由沉淀速率推导 5 各种类型的沉淀池、沉砂池和隔油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与压缩沉降各有何特点?说明它们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2、如何进行污水的沉降柱性能试验?在沉降性能曲线上反映出哪些主要参数?并如何根据沉降柱试验来估计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颗粒的总去除效率又是如何求导的? 3、平流式沉淀池与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有什么区别? 4、怎样从理想沉淀池的理论分析得出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原理? * * 结构: 竖流式沉淀池多为圆形,直径介于4-7m之间。沉淀池的上部为圆筒形的沉淀区,下部为截头圆锥状的污泥区,中间为缓冲层。 竖流沉淀池特点 竖流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流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 (1)当颗粒发生自由沉淀时,其沉淀效果比平流式沉淀池中低得多。 (2)当颗粒具有絮凝性时,则上升的小颗粒和下沉的大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碰撞而絮凝,使粒径增大,沉速加快。 (3)沉速等于水流上升速度的颗粒将在池中形成一悬浮层,对上升的小颗粒起拦截和过滤作用,因而沉降效率比平流沉淀池高。 沉淀池的设计: (1)沉淀时间t=1.5-3.5h; (2)表面负荷q0= 1.0-1.5m3/m2.h; 对应u0=q0 (3)有效水深H= q0t; 池径D与有效水深(H)的比值不超过3:1。 (4)池径D(4-7m) (5)中心管设计 竖流沉淀池中心管内流速对悬浮物的去除有很大影响。 中心管设计方法 中心管沉速小于30mm/s。 (6)缓冲层:反射板底距污泥表面为缓冲层,高度为0.3 -0.5m 。 (7)污泥斗:贮泥斗倾角为45o-60o,可采用静压排泥或污泥泵排泥。 (8)集水槽多采用平顶堰或三角形锯齿堰,堰口最大负荷为1.5L/m·s。当池的直径大于7m时,为集水均匀,还可设置辐射式集水槽。 2.4.3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是直径较大(20-30m)的圆池,最大直径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3.5-5.0m,周边深度为1.5-3.0m。 辐流式沉淀池 结构 FLASH 中心进水 周边进水 进水方式 排泥方式: 辐流式沉淀池大多数采用机械刮泥,将污泥收集到中心泥斗,通过静压力或污泥泵排出,刮泥机一般每小时转2-4周。 主要设计参数: 1、有效水深H不大于4m; 2、池直径D不宜小于16m,D/H=6-12。 3、沉淀时间 初沉池1-2h 二沉池1.5-3.5h 4、表面负荷q0= 1.5-3.0 m3/m2.h;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