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klee 安全输液问题探讨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临床药学室 苏喜改 基 本 概 念 注射剂及分类 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溶剂或分散介质 注射用水: 注射用油:注射用大豆油 其他注射用非水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二甲基乙酰基等。 附加剂 为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除主药和溶剂外还可加入其它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附加剂。 附加剂种类:pH和等渗调节剂、增溶剂、麻醉剂、抑菌剂、抗氧剂等。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一般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安全性(不能有刺激、有毒性)、渗透压、pH、稳定性、降压物质 具体来说,各种给药途径的注射的要求不同 给药途径 静脉输液产品的特点 1、不通过人体固有的保护屏障,直接进入血液。作用可靠。 2、剂量准确、起效快、对安全性要求高。 3、药液体积较大,一般大于50ml。 4、无菌产品。不能添加抑菌剂。 5、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安全性低、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 中国临床输液概况 2007年全国大输液产量共计71亿瓶(袋),与2006年相比增长超过10% (食品商务网??2008-06-19) 2007输液器产量约70亿支(行业内资料) 2009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的水平(2010年12月24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近年来,药品不良事件濒发不断,引起广大公众、社会与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 2000年苯丙醇胺(PPA)召回事件-脑卒中 2001年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召回事件-横纹肌溶解、肌痛 2001年马兜铃酸(关木通等)召回事件-肾损伤和肾衰竭 2004年罗非昔布(万络)召回事件-心血管事件 2005年米非司酮(含珠停)事件-子宫和生殖器官破裂 2005年雌激素(口服避孕药)事件-子宫、宫颈肿瘤 2005年奥司他韦(达菲)事件-日本儿童发生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及12例死亡 2006年加替沙星(天坤)召回事件-血糖异常、糖尿病 2006年鱼醒草钠注射液事件-过敏性休克(114例,死亡31例) 2006年克林霉素磷酸酯(欣弗)事件-染菌(11例死亡) 2006年亮菌甲素(齐二药)事件-肾衰竭(13例死亡) 2007年广东佰易人免疫球蛋白事件-感染乙肝病毒 2007年培高利特(协良行)召回事件-心脏瓣膜病(272例) 2007年替加色罗(泽马可)召回事件-心绞痛、中风(29例) 2007年含钆造影剂致NSF问题_肾源性纤维化 2007年甲氨蝶呤污染长春新碱事件-下肢马尾神经以下瘫痪(298例) 2007年美国14种小儿抗感冒止咳药撤市-儿童123例死亡 2007年硫酸普罗宁(凯西莱)事件-过敏 2007年胸腺肽注射液事件?-过敏 2008年美国肝素注射剂召回事件-过敏性休克(81例死亡) 2008年头孢曲松钠注射剂事件(截止2007年6月,国家ADR监测中心共收到80余万ADR/ADE,抗感染药约占50%;其中头孢曲松钠2.6万份,占3%,严重者1173份(含死亡80例); 2008年吗替麦考酚酯(骁悉)事件-增加孕妇流产和先天畸形风险,由妊娠给药C级降为D级; 2008年抗癫痫药/抗抑郁药事件-增加自杀风险,前者是安慰剂的2倍!后者主要是青少年; 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事件(3例死亡); 2008年茵栀黄注射液事件(1例死亡); 2009年双黄连注射液事件(2例死亡); 2009年肾康注射液事件(2例死亡); 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剂型分布:注射剂59.5%,口服剂型37.0%,其他剂型3.5%。 化学药、中成药报告中,注射剂占有比例分别为61.0%和50.9%。 严重报告中剂型分布:注射剂79.0%,口服制剂19.7%,其他制剂1.3%。 严重报告的给药途径:静脉注射73.6%,口服给药20.1%,其他注射给药5.6%,其他给药途径占0.8%。 过度使用输液的危害-输液反应 定义 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又称输液不良反应 局部和全身反应: 热原反应 (发热、大汗、寒战) 热原样反应 (恶心、发冷、呕吐) 过敏反应 (发热,血压下降、皮疹) 细菌传染 (菌血症,发热,休克) 异物反应 输液反应2个重要的原因是注射剂配伍后: 1.内毒素大量增加 2. 不溶性微粒严重超过标准 内毒素 文献报道 输液反应中1/4是与内毒素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