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震和火山》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震和火山》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均具重大的影响。 1、火山 火山活动是—种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它对人类具有双重影响,既是地质灾害,又具有一定矿产资源。 1) 火山可以分为: 活火山——现在还处于周期性活动阶段的火山。 休眠火山——有历史记载以来曾经有过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 死火山——史前曾经有过喷发活动,但历史时期以来不再活动。 火山活动可以在大陆,亦可在海洋洋底进行。随着地壳演化作用的进行,地壳不断加厚,火山活动逐渐减弱。 2) 火山构造——含火山通道、火山锥和火山口。 火山通道——指岩浆喷发通过地壳所形成的管道。 火山锥——由火山喷发物在火山口堆积而成,一般上部较陡,呈30°-40°倾角,下部较缓。 火山口——位于火山顶部,火山口内若被物质充填,可以形成火山原,有时可成为村落之地,火山口内若积水成湖即称火山湖。火山口可以很大很深。例如日本阿苏山火山口南北长23km,东西宽16 km;位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上的天池是有名的火山湖,周长11.3km,湖深313m 3) 火山喷发物分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类型。 (1) 气体喷发物 水汽占60%-90%。其他成分是H2S,SO2,CO2,HF,HCl,NaCl,NH4Cl]等。从这些气体中可以升华出硫磺、钠盐、钾盐等有用物质。 (2) 液体喷出物 分熔岩流、熔岩被和熔岩锥。 熔岩流——是长条状的熔岩,长度可达数十余公里,一般是基性熔岩。 熔岩被——是长方形或方形的基性熔岩,其面积可达上万平方公里,如印度德干高原著名的玄武岩熔岩被,面积达60000km2,厚达1800m,主要由粘性较大的酸性熔岩喷发形成。 (3) 固体喷发物又称火山碎屑。其物质为熔岩碎块和围岩碎块。按颗粒大小可再分为: 火山灰——粒径0.01mm,很轻,其中的更细小颗粒可以升到高空,甚至进入平流层。 火山渣——从砂粒级到50mm大小,且具尖锐棱角。 火山弹——直径50-100mm大小直到几吨重,呈纺锤、梨及扭曲等形状,是熔岩高速喷向高空发生旋转迅速冷凝而成。 4) 火山碎屑岩——喷出的火山碎屑堆积下来经压缩胶结形成火山碎屑岩。 5) 火山喷发类型分为裂隙式和中心式两种: (1)、裂隙式——通过地壳裂缝溢出或漫流出来的熔岩的形成形式。多为基性熔岩,形成岩被,少见固体喷发物。 (2) 中心式——岩浆沿管形通道喷出地表的表现形式。可再分为: A、宁静式——以基性熔性(玄武岩)喷发为主,熔岩温度较高、气体较少、不爆炸。 B、暴烈式——以中酸性熔岩喷发为主,气体较多,爆炸力强,可形成大量火山碎屑特别是火山灰。 C、斯特龙博利式——属于宁静式与暴烈式之间的一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斯特龙博利式得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斯特龙博利火山。 6) 目前全世界有2000余座死火山,500余座活火山。它们在地球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补图3、4、5)。大致分为: ①环太平洋火山带:从南美西岸的安第斯山脉起,经科边勒拉山脉,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再经堪察加半岛、日本、我国台湾、新加坡、印尼、新西兰岛,直到南极洲。环太平洋火山带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一半以上,为62%,故有“火环”之称。 ②地中海火山带:横亘于欧亚大陆南部,西起伊比利亚半岛,东至喜马拉雅山以东与太平洋岸的火山带相汇合。 ③大西洋海底隆起带: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速尔群岛,至圣赫勒拿岛。 ④东非火山带:沿着东非大断裂带分布。此外,在太平洋广大地区,还有许多星罗棋布的火山岛。 2、地震 (1)地震的概念 1)地震——由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叫地震。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地震的发源地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从震源至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叫震中距(图3.50)。 3)地震的能量是以波的形式输送出来的。强烈地震发生所引起的种种地面破坏现象,都是地震的强烈冲击波所造成的。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纵波在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传播速度最快,能量散失也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能量的散失也慢,故影响范围比纵波大。 面波传播速度最慢、频率较低,引起的震动最强烈,破坏作用最大。 4)地震震级——是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通常采用里克特(C.F.Richter)所提出的标准,即以里氏震级来划分。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会因震中距不同而有不同的烈度。一般说来,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反之越小。 (2)地震的分类 A、按地震成因可以分为

文档评论(0)

183****34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