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转变文本的文献综述初稿-ISCNU-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协会.DOC

概念转变文本的文献综述初稿-ISCNU-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协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部分 李 迪 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揭示,深层学习是一种概念转变的过程。当学习科学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理念和信念来理解新信息,随着学习的发生和进展,理念和信念也随时可能得到修正或改变。学习被看作是学生认知被逐渐重建的过程。科学课堂中,老式的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早已饱受诟病,上个世纪兴起的探究式教学则成为科学教学的新宠。尽管如此,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课本仍然是科学教学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改造传统课本,探寻与创新一种新的文本形式,这种需求日益凸显出来。驳斥型文本(refutational text 或 refutation text,简称RT)就是其中一种新兴的趋向。 一、驳斥型文本研究的源起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室的,这几乎已经成为科学教育界的共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有关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的研究开始出现。由于迷思概念的普遍性和顽固性,一般的教学策略往往对之束手无策,效果缺乏。为了有效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随着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的相继开发,科学教育、阅读教育以及认知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界都展开了对新型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1] 上世纪末,老式的、传统的科学文本教学开始在科学课堂中衰落。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探究式教学的兴起。即科学教育界对于“做科学”的关注,显然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科学概念的习得与转变。第二,科学课本自身的弱点被发现。虽然在探究式教学兴起之前,依靠科学课本进行教学仍然是科学课教学的首要策略。然而,科学课本在促进学生概念转变方面的无能,还是让其饱受诟病。[2]传统科学课本的主要缺陷在于:(一)概念被清单式罗列,缺乏语篇连贯(text coherence);(二)课本的内容太过宽泛,只重视概念的广度,不重视概念的深度;(三)语篇的结构是说明式(expository)的,缺乏对主要概念的解释,学生易产生错误推断。在认准了传统科学课本的弱点后,它的使用就开始被科学教育者刻意削弱。 但是在学理上,科学阅读却理应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第二,阅读和写作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家必须要能理解别人所做的研究,评估它们的价值并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出来与别人分享。第三,所有的学生,不考虑他们是否有科学研究的兴趣,他们都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科学作品的能力,以便将来能参加社会决策。第四,有研究表明,那些在科学阅读和写作方面能力超群的学生,更能够深层次地领悟科学中的概念、理论、模型以及定理。[3] 为了有力地回应这一诉求,本世纪初美国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法案中明确指出,美国儿童读写能力现状堪忧,应着力保障他们的最低阅读时间。 科学阅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传统科学课本的各种缺陷,使得阅读教育者开始改造老式课本,开发出基于文本(text-based)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例如概念图(concept-mapping),反思表(think sheet)等。专注于文本策略的教育研究者,为了创造新型文本格式,已经将传统课本的说明性格式进行了改编。有两个文本替换格式出现,一个是概念转变文本(conceptual change text,简称CCT);另一个就是本研究的关注点:驳斥型文本。 二、驳斥型文本的概念界定 什么样的文本是驳斥型文本?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对驳斥型文本内包含的“文本”和“驳斥”等相关的概念进行清理和界定。将“概念转变文本”与“驳斥型文本”进行对比,有利于进一步厘清驳斥型文本的内涵与外延。 (一)文本 文本(text)一词是一个典型的舶来概念。在西语环境中,文本本来就是一个多义词,再加上被符号学、解释学等学科领域不断使用,它的意义就更加多元、模糊。[4]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版)中,文本被释义为“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一言),也指某种文件”。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中,文本相对应的释义为“各种形式的书写材料(any form of written material)”。狭义上,文本是指文字文本,就是“由书写固定下来的任何语言”。[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先单一的线性文本开始走向非线性文本,即超文本(Hypertext)。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关节点上停下来,进入另一重文本,文本之间形成了立体、复合的结构。 (二)驳斥 英语Refutation一词可以翻译为“驳斥、反驳、辩驳”。辞海对驳斥的解释是“列举理由批判或否定别人的意见”。其实,驳斥这一名词与逻辑学有很深的渊源。 李娜在她所编著的《逻辑学导论》一书中指出,通常所言的论证(argument)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真定真”的论证,即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