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机理分析.docVIP

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机理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机理分析 陈艺璇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艺璇(1974-),女,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研究。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文章以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基于我国银行体系银行风险主动化和个体风险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03- Study on Mechanism of Bank Risk-taking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CHEN Yi-xuan (School of Financ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nag 310018) Abstract:This paper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16 listed Bank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tool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isk-taking behavior of commercial Banks,and the change of risk-taking behavior will affect the total amount of credit and the total output.At the same time,the risk pricing effect,habit effect,leverage effect as the importan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Bank Risk-taking Channe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Keywords:Monetary Policy; Bank Risk-taking Channel; Mechanism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政界、商界和学界反复讨论和反思本次金融危机的生成原因和防范措施。见仁见智,各方发表了许多文章和书籍,一些观点不乏思想和理性的火花。其中,微观方面的次级债、衍生工具和多重杠杆,宏观方面某些过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是导致银行体系过度承担风险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致使金融危机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通过对本次危机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对于微观银行风险行为与宏观货币政策关系的研究,一条全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被发现,Borio和Zhu(2008)首次提出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概念,进而使之成为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之一。 在传统货币政策研究中,往往假定商业银行风险中性不变,或者将商业银行简化掉,或者没有把风险因素纳入模型,其过度关注于信贷数量而非信贷质量(Lopez et al.,2011),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脱离金融发展实际。正如部分学者所言,由于货币政策对于风险因素的忽视,导致货币政策不足以维护金融稳定,而从金融稳定角度来讲,货币政策并不完全是风险中性(Gambacorta,2009;Delis and Kouretas,2011;Taylor,2009;Borio and Zhu,2008)。而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把风险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该渠道不仅关注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更注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它通过“货币政策——微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渠道调节金融体系的信贷规模,并对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 但是目前关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严谨的梳理,也缺乏对当前最新理论、最新实证的追踪。在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过程的研究中,没有对作用过程和细节的深入研究。——由此可见,对于我国学界而言,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目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需要我们依据前人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做出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拓展了Dell’Ariccia et al.(2010)模型,以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争取构建我国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