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实用教程第一章诗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文学形态文学形态,也就是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是对文学作品的分类编组。认识各类文学形态的特点,了解其相关创作奥妙,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基础,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构成。因此,本教材将文学形态作为首编,按已被人们广为认可的文学分类,依次对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四类文学形态,从文体源流、特点、具体类别以及创作规律等方面予以分析探讨。第一章诗 歌本章概要 诗歌是最古老也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是 “文学中的文学”,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并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不断创造辉煌,展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历程。诗歌是抒情的,诗歌的孕育和产生本身就是人类表情达意的需要,诗歌所抒之情,强烈丰富而又真挚深沉,是诗人对社会人生之美富于个性的把握;诗歌是含蓄的,它既能在最少量的言语中蕴蓄最丰富的内容,又能 “化无形为有形”,具体形象地表现人们无法言说的认识和情感;诗歌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完美契合的意象和意境,诗人的情思意绪或附于物,或随物随境而生,或借物而发,在外化的过程中与物结合,创造出物我一体、形神统一的意象和意境;诗歌具有音乐之美,诗与歌合称,本身就是因为诗曾经是合乐歌唱的,诗通过声音、节奏与押韵来辅助抒情,应和宇宙万物与生命情感的运行节律,表达人类自身的感情和认识。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一种最古老也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通过高度凝练而又富含节奏韵律的语言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上古时期,因为诗、乐、舞三位一体,“诗”与 “歌”的指称内容并无区别,只是称 “诗”侧重强调此类作品的情感内容,称“歌”则强调其音乐形式,所以才有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后来,虽然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诗”和以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歌”最终分途,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用 “诗歌”这一概念指称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诗”,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第一节诗歌的源流一、中国诗歌源流汉代的 《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 ‘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鲁迅先生在 《门外文谈》一文中,也曾表达过大致相同的意思,认为远古先人的劳动号子 “杭育杭育”,就是后来的文学创作,形成的可谓 “杭育杭育派”。然而无论是鲁迅先生所说的 “杭育杭育”,还是 《淮南子》中记载的 “举重劝力之歌”,都是有声无义的韵律,是具有一定音乐节奏形式的声音符号,已具备了诗歌的音乐性特征,但因尚乏实际的思想意义,还只能算是诗歌的雏形。后来,当人类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才形成了。在渺远的原始时代,劳动在生活中占首要地位,故而流传至今的古老诗歌,几乎都是以劳动为内容的。 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中所载的 《弹歌》,据说是黄帝时期的歌谣,表现的是狩猎者的劳动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中所载相传是神农时代的祭歌 《蜡辞》,反映的也是先民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企图控制自然的神话式的幻想。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备受重视、成就特别辉煌的文学形态。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其中保存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产生的诗歌305篇,是我国早期诗歌的典范形态。这些诗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多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素朴简练的语言,重章叠句的章法,以及均衡对称的四言体式等,均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成熟。“楚辞”是 《诗经》之后在楚地民间歌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诗体,屈原的创作代表了“楚辞”发展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我国诗歌集体创作时代的结束和个体创作时代的来临。“楚辞”“较之于 《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在内容和形式技巧方面皆表现出完全的不同,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与 《楚辞》,一写实,一浪漫,代表了我国早期诗歌的最高成就。至秦汉六朝时期,五言诗和七言诗逐渐从俗谚歌谣式的 “鄙俚”之体登上大雅之堂,人们对语言的韵律节奏也更为重视。在内容方面,与玄风渐盛相关,山水田园成为许多诗人歌咏的对象和表情达志的重要媒介。以上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变化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盛世——唐宋时期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时代,至此,格律诗及其他各种体式的诗歌都已产生且完全成熟,各种题材在诗歌中都有了精彩的表现,涌现出了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伟大诗人,迄今留存下来的作品仍有五万首之多。宋人重 “理趣”,喜在诗中言理,为诗歌创作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宋人虽以词为 “诗余”,然词确可称是宋代诗歌作品中之最有特色者。作为 “8世纪中叶以后、13世纪以前这几百年中间最为流行的一种音乐歌词和抒情诗样式”,词和在胡乐与中原里巷之歌结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