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组长:秦梓凯 07300440021 组员:郑照堃07300440006 翟旻昊:07300140001 唐博伦:07300400026 女子踩猫事件 2006年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名时髦女子用漂亮高跟鞋踩踏一只小猫,直至将其脑袋踩爆。此图片迅速引起网友们愤怒并启动“人肉搜索”,发现虐猫拍摄地点是黑龙江省萝北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虐猫女子是该县人民医院的护士王某。当地政府和警方介入调查,王最终被解职。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交通的大面积中断,失散的人们难以知道自己亲人的生死及下落,灾区犹如一片信息“孤岛”。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医院、报纸、网站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发布着遇难者或幸存者的信息,但这些杂乱的信息即使用常规的搜索引擎也难以有效查询。此时,谷歌的技术人员则率先制作出了专门用于寻找亲人的“人肉搜索”引擎。 该寻亲搜索平台在短期内收集了大量的急救医院和震区安置点的消息,让急切寻找亲人的网友搜索。因为大部分消息都是以纸质形式发布的,都是凭热心网友通过手机、相机等工具拍下图片传到网站,再由网站技术人员手工录入,这也凸现了该引擎的“人肉搜索”性质。据悉,截至5月21日,谷歌中国的这个平台已经收录了344个网站的147473个网页,以及80家医院的38284条记录。 惊叹强大同时也存在忧虑 人们在惊叹“人肉搜索”强大威力的同时,也对它的存在表示了忧虑。据《中国青年报》6月18日报道,一名在校大三女生,“在不对头的时间,在网上说了不对头的话”,引来网民纷纷指责“没人性”,人肉搜索公布其个人资料,致其被迫休学。 2008年 5月4日上午,由网络事件而上升到司法程序的女白领“死亡博客”案,亦称“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朝阳法院亚运村法庭开审,王菲状告“大旗网”、“天涯社区”和“北飞的候鸟”网站管理员张乐奕的网络侵权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一大早,就有很多网友专门赶到这里,准备旁听。 死亡博客事件 2007年12月29日,北京女白领姜岩跳楼身亡。她生前写下的、后来广为人知的“死亡博客”中,将原因归咎为丈夫王菲的不忠,并贴出了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网友展开“人肉搜索”,将王菲及其家人的个人信息公诸网络。王菲在网上被通缉、追杀,并不断收到恐吓邮件;其工作单位也因被骚扰将王菲辞退。 王菲的律师向我们表示,他们认为部分网友和网站的行为已经违法。而王菲之所以选择起诉,也是想澄清一些他认为并不属实的信息,减轻对于自己正常生活的影响。 但来旁听的网友们的看法依旧很强硬 网友:我今天就跟王菲说这样一句话,如果他看到,你既然有种告,那么你就有种站出来,不要再躲了。 网友:我非常鄙视王菲,我说要不然我也不会,而且我非常心疼姜岩,要不然我也不会从深圳过来这块 网友:我觉得一个男人可以穷可以丑,可以没有地位,什么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责任 虽然此案至今还未结束,但人肉搜索到底是“正义审判”还是“发泄借口”的反思逐渐引起关注。 在很多案例中,网友、包括网站的某些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缘,成了“网络暴力”。那么,面对这种日益发展壮大的搜索方式,我们该怎么做?是呼吁立即叫停?还是有什么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它健康发展呢? ????社科院研究员 时统宇:网友人肉搜索,他一个根本的目的那就是对丑恶现象的一种揭露、愤怒、谴责,甚至要把他绳之以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偏激的,甚至一些过激的一些东西,但是网友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是对这个社会关爱和呵护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网络法专家李旭: 从技术上看,“人肉搜索”是一种技术上的互动,从商务上来看,它可能是网上网下的一种新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模式。从电子商务各国的立法经验来看,都是采取鼓励促进的原则,因此我是积极赞成在引导下支持这种搜索方式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 我认为现在还是不确定状态,目前是在一个没有规制的情况之下,也就是说没有建立游戏规则,我相信如果说建立一个游戏规则以后,将来的发展很可能是利大于弊的。 我组的调查显示: 其实大家还是比较希望人肉搜索这种力量继续下去,能够起到强大的道德约束作用,并且总的来说,虽然这是把双刃剑,但这种方式还是利大于弊的 我组的观点: 要不要“人肉”,这不是个问题,因为几乎无法抵制其存在。问题是:可以被“人肉”的信息是什么?在网民们无法约束自己搜索的行为边界时,不如将重点放在划定人们的隐私边界,划定一个安全范围,来约束人肉搜索可能造成的伤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