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目录;第一节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 “作者”
;一、文学作者问题的复杂性
(一)“文学”的复杂性
(二)“作者”的复杂性
;(一)“文学”的复杂性
;(一)“文学”的复杂性
“文学作者”的复杂性首先缘于 “文学”的复杂性。
在现代语境中,“文学”是与绘画、音 乐、舞蹈等并列的艺术门类之一,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审美含义。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文学”具有复杂而宽泛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文学”的复杂性
“文”字本义是彩色交错或纹理、花纹。“文”常常泛 指文字、文辞,显然是在这个本义上演化而来的。“文学”按刑昺的解释,指 “文章博学”。这种 “文章博学”已经包含了些许审美成分,比如 《诗经》中的 “兴”,既有情感功能,又有政治功能,既是 “审美”的,又是 “文化”的;但很显然,它的文 化含义要远远多于审美含义。
;(一)“文学”的复杂性
汉代 “文学”与 “文章” 出现明显分野,“以含有 ‘博学’之意义者称之 ‘学’或 ‘文学’;以美而动人的文辞,称之为 ‘文’,或 ‘文章’” ;南朝出现了著名的 “文笔之辨”,刘勰提出 “有韵者文也,无韵者笔也”,南朝宋文帝建立 “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唐宋古文运动 中,“文”与 “学”这两重意义又出现合流,统一于 “文以载道”这个大目的之下;;(一)“文学”的复杂性
到近代, 章炳麟提出了非常宽泛的文学概念:“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 之文学。”这里,文学是指由竹帛媒介传输的任何文字
以上我们对 “文学”一词的起源与内涵演变作了大略扫描,足见 “文学”在中国文化传统 中的复杂性。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一)“文学”的复杂性
第一,“文学”创作必须依托于语言文字。“文学”依据一定的 “法式”组织语言文字,达 到表意的目的,所谓 “诗言志”。“诗”怎样 “言志”?“诗”所 “言”的是什么 “志”?这些都 是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基本问题。
第二,“文学”同时具有 “审美的”与 “文化的”两个维度,历史上对于 “文学”的理解, 一直摇摆于这两个维度之间。同时,这两个维度也构成我们对 “文学”这一概念的两种基本理 解,即审美的、狭义的 “文学”和文化的、广义的 “文学”。 ;(一)“文学”的复杂性
第三,“文学”的 “混成性”特征。“审美的”与 “文化的”、“广义的”与 “狭义的”两个 维度,是我们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进行的逻辑分野。;(二)“作者”的复杂性
;(二)“作者”的复杂性
1、广义的文学作者与狭义的文学作者
既然“文学”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那么,“文学作者”就应该也有广义的和狭义 的两种理解。广义的 “文学作者”是指从事其所处文化语境中的 “文学活动”并生产 “文学产 品”的人。
狭义的 “文学作者”有相对固定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狭义的 “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是相对 固定的。
“广义的作者”和 “狭义的作者”,在逻辑上区分为两种作者类型,在具体的创作行为中, 常常表现为两种属性和功能:文化的和审美的。;(二)“作者”的复杂性
2、创作者与书写者,以及文学创作主体的生成
“民间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创作者与书写者的分离。。在古代,多数底层大众是没有文字书写能力的,能读书写字的人只是社会中的 少数。所以,民间的、声音形态的、保存在口头和记忆中的文学作品,必须经过这些 “少数人”的手。
我们要研究的文学作者主要是这种人:他们不仅有文字书写能力,而且懂得组织驾驭这些 文字的 “法式”。这种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读书人”,这是文学作者主体人群的基本 身份。 ;(二)“作者”的复杂性
2、创作者与书写者,以及文学创作主体的生成
作为 “读书人”的文学作者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的呢?这要回溯到先秦时代。文学作者的生成,至少需要以下条件:
第一,物质媒介:文字,以及文字的载体 (如金石、竹帛、纸张),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 物质条件。
第二,文学创作主体的生成条件:文字、典籍等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
第三,文学创作行为及其成果 (文学作品)成为必要和可能。
第四,这些文学成果得以流传,并最终进入文学史视野,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 “文学”。 ;(二)“作者”的复杂性
2、创作者与书写者,以及文学创作主体的生成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人们,创造了他们自己的黄金时代。他们自由言说的精神成果被书之竹 帛,成为至今依旧令人无限景仰的文化经典,如 《春秋》《老子》《庄子》《孟子》,这些光芒耀 眼的文章,以及伟大的诗篇 《楚辞》,被人们历代传颂着,并最终得以进入我们的文学史。 ;二、士人群体的历史形态以及 “作者”观念的历史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代的士人与 “神圣作者观”
(二)汉代的士人,以及 “作者意识”的自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网络社会学第十六章网络社会变迁.pptx
- 网络社会学第十三章网络去中心化.pptx
- 网络社会学第十四章网络电子信息反商品化.pptx
- 网络社会学第十五章问 题.pptx
- 网络社会学第十一章网络意见领袖帖.pptx
- 网络社会学第十章网络公共领域.pptx
- 网络社会学第四章网络中的群体.pptx
- 网络社会学第五章网络中的社会组织.pptx
- 网络社会学第一章.pptx
- 文化产业管理学第1章概论.ppt
- 权健自然医学-系统的力量-招商版本.pptx
- 所有整体认读音节四声调练习.pptx
- 新版PEP三年级上册Unit4Blet27slearn课件.pptx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2025版课件全集共11章.pdf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2024年8月版课件全套合集(包括绪论总共11章PPT课件)(1).pdf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2025版课件全套合集(包括绪论总共11章PPT课件).pdf
- (已瘦身)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2024年8月版课件全套合集(包括绪论总共11章PPT课件).pdf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2024年版本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课件PPT合集(1).pdf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2025版课件-第2章在党的领导下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pdf
- 2025年-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教案全集11章.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