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权、常变的智慧——中庸之道的哲学根据.docx

经权、常变的智慧——中庸之道的哲学根据.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第1期 2008年第1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1 2008 第48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01.48 (总211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211 经权、常变的智慧术 ——中庸之道的哲学根据 佘治平 摘要:经权、常变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孔子思想中既有对“经”的坚守,也十分重视“权”,甚至还使 “权”获得超越于“经”的意义。惟有“权”才是人世生活中最难把握的方法,是道德伦理实践的最高境地。 “权”是一门艺术,是融入族群日常生活的共同智慧。经有经道,权有权道。权虽是变,但有定则可寻,即董仲 舒所说的“可以然之域”。能否合理适当地行权,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可能在认识论上 被掌握,只能在每一次当下的亲自操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由经权、常变而中庸的思想理路,打造出中国人无执 的哲学气质。儒家、道家都反对坚执,主张无执。对规则的遵守必须以有执为条件。所以,中国社会之法治局 面的形成,仍缺乏足够的精神基础。在市场经济与后现代社会里,“经”已失去了养尊处优的地位,不再具有 绝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关键词:经;权;常;变;中庸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8)01—0120—07 经、权、常、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基本内涵上,“经”与“常”相匹,“权”与“变”相应。 《说文解字》日“经,织也”,原指织物上纵向的纱或线,今引申为根本原则,是带有普遍性、绝对性、统一 性的客观规定。权,是结合非常情况所采取的特殊对策或临时性、应急性的措施,是应时制宜、应情制 宜。从物事的存在状况上看,权是对经的反叛,所以,《说文解字》给“权”的另一种释义是“反常”。权, 有着明显的方法论意义。根据积习已久的理解传统,经权关系即是常变关系。现代汉语中,“经常”一 词就来源于古代哲学的经权、常变概念。古代的经与权、常与变也有似于今天人们所说的“原则性”和 “灵活性”、坚持真理与结合实际。应该说,在中国社会,经权、常变还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哲学范畴,而 且还是融入族群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基本风格与共同智慧,甚至还可以是一种被许多人所追求的非常 高超的人生理想或艺术境界。由经权、变常而延伸出的中庸之道,是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历程中的一大重 要现象,也是形成中国哲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性格的关键点。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是一个非常善于把 握中道的民族,就像它的名字里已经包含的蕴意一样。 一、可与立,未可与权 经与权、常与变被上升为哲学的范畴,大约发生在先秦时代。孔子、孟子的思想观念中多有关于经 权、常变的论点。先秦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偏激主张及其 在一些诸侯国的政治实践中所暴露出的矛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可能已经引起了儒家的 女收稿日期:2007—08—08 作者简介:余治平(1965一),男,江苏洪泽人,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200233)。 120 万方数据 经权、常变的智慧关注和反思。怎样在严格遵守“经”的要求的基本前提下,做到不失却感性恩情的关怀,从而始终保持 着一种原始人道主义的精神风貌,便成为儒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汉初时代,如果不从法家失败 经权、常变的智慧 关注和反思。怎样在严格遵守“经”的要求的基本前提下,做到不失却感性恩情的关怀,从而始终保持 着一种原始人道主义的精神风貌,便成为儒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汉初时代,如果不从法家失败 的教训中寻找出治国安邦的更好途径,儒家就不可能真正超越诸子各派中的任何一家,而为王者所看 中、对现实的政治统御发生积极作用,甚至,儒学也就难以最终摆脱那种被遗弃、遭冷落的边缘化命运。 “经”、“权”之间,应该说,孔子非常坚守“经”的方面,是极讲原则性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在利与礼的冲突中,毫不犹豫地应该选择礼,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义,然后 取”(《论语·宪问》),在“义”与“取”之问,首先考虑的当然是“义”,惟有“义”才是主观动机和行为选 择的第一原则和根本出发点。孔子坚守“经”的方面,但并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