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大纲-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doc

社会心理学课程大纲-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yllabus: Social Psychology Spring 2010 PAGE 1 「社會心理學」課程大綱 社會三 Time: 10:00 - 12:00 a.m., Room: not yet decided 授課教師: 翁志遠 Office: SL 485 (02–2905-2765) Email: chihyuanweng@ Office hours by appointment only A.課程主旨及目標 本課程主要在於研究社會過程:我們的思考,感覺,及行為會如何受到旁人的出現及其行動所形成的社會脈絡之影響。社會心理學依賴科學的方法以發現社會動物如何受到團體,群集及凝聚連帶之影響。課程將由社會認知揭開序幕,聚焦於社會世界的訊息是如何被感知,儲存,評估,及應用。接著將會討論社會心理學領域中最古老的幾個問題:態度,說服,順從,異議及團體情境的威力。再來則轉向人際過程,特別強調情緒,吸引及親密關係。最後,課程將以受到廣泛研究的幾個最具動態性的領域作為結束:利社會行為,侵略,以及偏見/團體間的關係。 在此課程中同學將可認識典型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是如何設計,執行與報告。詳言之,學習過程中將會呈現出許多的研究發現是如何改變我們對於人類及其他社會動物的認識;而這些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將廣泛地包括自我報告,行為面,認知面,生理心理面,及神經科學面的各種取徑,同學將有機會像個現代社會心理學家般地去批判性地評估諸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及這些研究發現的意涵。 本課程有三大目標:(1)瞭解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及研究問題;(2)瞭解社會心理學家如何形塑問題,設計實驗及進行統計分析;(3)實踐科學思考模式,最終能夠無障礙並具批判性地閱讀社會心理學研究報告。 B.課程要求 測驗。期中與期末各有一次紙筆測驗,各佔學期總分的35%。測驗型式以選擇/配合題為主(80%),再加上2-3題的申論題(20%);測驗內容則出自課堂上所探討的教科書篇章及補充閱讀材料。 加分。學期中將針對不同的學習主題不定期設計學習輔助活動(如影片欣賞,田野觀察,實驗設計與執行等),除了有助於提升學習效能外,同學們亦有機會透過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些活動獲得在學期總成績上至多10分的加分。 C.主要參考書 Aronson, E. A., Wilson, T. D., Akert, R. M., Fehr, B. 2010。Social Psychology. (7/E, Global Edition, ISBN: 978-0135-07421-3).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雙葉書廊代理;已推薦圖書館購買, D.其他閱讀材料: 由授課者提供(iCan)。 出席與課堂參與 (attendance participation) 期中考(mid-term exam) 期末考(final exam) 30% 35% 35% 總和 100% E.學習評量 F.課程主題進度規劃(暫定) Overture: 課程簡介 Topic 1: 社會心理學簡介 (Chapter 1) Topic 2: 方法論 (Chapter 2) Topic 3: 社會認知 (Chapter 3) Topic 4: 社會感知 (Chapter 4) Topic 5: 自我知識 (Chapter 5) Topic 6: 失調與合理化行動 (Chapter 6) Topic 7: 態度與態度改變 (Chapter 7) Topic 8: 順從 (Chapter 8) Topic 9: 團體過程 (Chapter 9) Topic 10: 人際吸引 (Chapter 10) Topic 11: 利社會行為 (Chapter 11) Topic 12: 侵略 (Chapter 12) Topic 13: 偏見 (Chapter 13) G.學術倫理規範 1. 本課程嚴禁任何抄襲剽竊之行為,尤其請妥適利用網路資源,謹防誤用或濫用。若對抄襲剽竊之定義有所疑問,或不確知如何防範類似問題發生,請參考: 徐明珠。2006。網路抄襲問題與防範方式。國政分析。 ( .tw/PUBLICATION/EC/095/EC-B-095-034.htm) 2. 本課程立基於高等教育中所享有的資源及師生之間的互相尊重,修課同學理應有某種程度的自律與自重而不致從事有損學術正直性的舞弊行為,即便機會甚小,然若同學一旦被發現有違反校規之舉(*),一律依照相關辦法處分,不容寬貸。 *.tw/YamiiFlow/FileUp/0991205262_3_學生獎懲辦法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