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研究修改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词汇研究 张 幼 军 讲授 e-mail: tflkbylh@ 1147929677@ 课程性质 素质课——增强修养 基础课——为考研作准备 课程安排 第一讲、古汉语词汇学基本常识。 第二讲、词汇学与训诂学的关系。 第三讲、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字与词。 第四讲、单音词与复音词。 第五讲、词义分析。 第六讲、同义词。 第七讲、反义词与反训。 参考书目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商务,2005 第一讲、古汉语词汇学基本常识 语言三大要素——语法、语音、词汇中,古汉语的词汇是最复杂的,其复杂性就在于其稳定性不够,它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如何考词的本义? 一,利用字书: 《说文解字》 《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 二,辅以金甲文字。 第二讲、词汇学与训诂学的关系 《说文》: 训,说教也;诂,训故言也。 黄侃定义 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词,或以今时之语释彼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就是解释疏通,诂(故)就是古代的语言,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换言之,将古代的话加以解释,使之明白,谓之训诂。 至于训诂学,就是研究解释古代文献的学问。 为何词汇学不就是训诂学? 首先,训诂学的内容不同于词汇学。参考上册348页 。 其次,词汇学研究的方法也不同于训诂学。 再次,词汇学研究的目的不同于训诂学。 训诂学内容远多于词汇学 1.分析句读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离经就是断文章的句读;“辨志”就是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 汉代训诂学者更加重视分析句读。如: 《周礼·春官·御史》:掌赞书。凡数从政者。 郑玄曰: “郑司农读言掌赞书凡数,玄以为不辞,故改之云。” 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读作: 岩穴之士取舍有时(句)若此类(句)名湮没而不称(句) 清代方苞纠正如: 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 2.阐述语法 训诂学资料里有着丰富的词法和句法的解释,尤其是词法,词法中又以虚词见长。确定虚词的用法和作用;用虚词确定句型;说明虚词在句子里使用的位置。 《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毛传:“岂不,言有是也。” 《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毛传 :思,辞也。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杜预注:繄,语助也。 “辞(词)”、“语辞(词)”、“语助”、“语助辞”、“发声”等术语,是古人专门用以诠释虚词的训诂术语。它们代表了古人对词性最基本的认识——虚实之分以及对虚词只具有功能意义的认识。 对虚词用法还有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比如: 《诗经·关睢》孔颖达疏:“之、兮、矣、也”之类,本取以为辞,虽在句中,不以为义。故处末者皆字上为韵。“之”者,“左右流之”、“寤寐求之”之类;“兮”者,“其实七兮”“迨其吉兮”之类;“矣”者,“颜之厚矣”“出自口矣”之类;……,此等皆字上为韵,不为义也。 除了对虚词的诠释,古人训诂对词法的分析还涉及形容词的辨别,实词特殊用法的阐明等内容。比如: 《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毛传:駪駪,众多之貌。 《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朱熹注:朝,致其来朝也。 除了词法,古人的训诂也包括句法解说,主要是解决语序、省略、句型等问题。 《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毛传:中谷,谷中也。—— 语序 《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如于山;鱼盐蜃蛤,弗如于海。孔颖达疏:于木既云如市,鱼盐蜃蛤亦如市可知,蒙上文也。 ——省略 《左传·成公二年》:丑父寝于辖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杜预注:为韩厥所及。 ——被动句型 3.说明修辞手段 《诗经·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毛传:兴也。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毛传:言不喧哗也。 《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毛传:萋斐,文章相错也。贝锦,锦文也。郑笺:喻谗人集作已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 4.串讲大意 《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睢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诗经·匏有苦叶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