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纺织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经贸学院 学 年 论 文 题目:纺织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 专 业 贸易经济 班 级 2008级贸易经济 学 号 20080474005 姓 名 赵雷 指导老师 王涛 二O一一年六月 纺织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 赵雷 摘要: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诸如国际贸易环境适应度不高及出口自身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着重重的障碍,如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等给出口带来的影响,并且还面对着与成长中国家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面对现状,本文对纺织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转变商品产品市场结构和运营模式,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走群体化发展道路,提高行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市场竞争,绿色壁垒 引言 中国是工业化成长水平比较低的国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业部门——纺织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财产。在当前国民经济成长中,纺织品的加工生产和出口对于本国的经济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世界纺织品的供求平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自2001年11月入世后,纺织业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长,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约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1]但是,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中美、中欧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加剧。自2008年以来,我国纺织生产增速持续下降,特别是08年9月份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生产下滑趋势更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011亿美元,下降12.49%。其中纺织品出口384.3亿美元,下降14.57%,服装出口626.9亿美元,下降11.17%。[8]虽然降幅远远小于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的下降幅度,是几大传统出口产业中跌幅最小的一个行业,但也已经是近10年来纺织服装出口的最惨淡时期了 近年来,中国外贸争端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纺织品贸易领域,而国内纺织企业恶性竞争是中国纺织品频频遭遇其他国家的反倾销、特保限制措施等制裁的重要原因。[3] 国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国外学者对现在我国纺织贸易状况有不同看法:一部分认为中国不应该再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发展纺织品贸易,而应该立足国内市场,一部分认为中国将主宰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国将独占50%或更多的市场份额。 安德尔森(2004)在论文“纺织品贸易战凸显理论误区”中认为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显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推广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战略上时,就出现了致命的硬伤。中国真正的优势在于巨大的国内市场,只有中西部及东北部等潜在市场不断被开发出来,中国的就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出路。 John Jordan(2005)根据多年对纺织品贸易政策的跟踪研究认为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了一种重组与融合的趋势,40多年来存在于世界纺织品市场方面专门对纺织品进出口贸易进行限制的形形色色的壁垒正在逐步消减。根据乌拉圭回合的《纺织品和服装协议》(ATC),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将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配额体制,实现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自由化。中国纺织品出口会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 作为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近几年对于中国纺织品贸易,国内学者也作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 赵放(2004)在“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分析”一文中分本文考察纺织品出口现状及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纺织品企业出口提供对策。析了在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形势下,对中国纺织品国际竟争力进行了理论定性分析和实证定量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提高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王林生(2004)在“论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的构建”中写到:中国纺织业如何保持持久、独特的竞争优势是纺织业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府、纺织协会、企业三个层次上提出相应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为纺织企业的转变、生存和发展提供有效、可行的决策依据。 张礼卿(2005)通过多年研究指出中国纺织品在后配额时代面临着如何继续扩大比较优势,促进出口结构的改善及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提高,并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竟争力等问题,同时在接受欧美等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技术贸易壁垒及特保等挑战的同时,从政府、行业组织和纺织企业三个层面分析总结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在新的形式下的对策。 黄兴年(2005)在论文“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贫困增长源于对比较优势战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