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革命报刊的白话文理论-温州大学学报.pdf

论晚清革命报刊的白话文理论-温州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8 卷第 4 期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5 年 7 月 Vol 28, No 4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Jul, 2015 论晚清革命报刊的白话文理论 付登舟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摘 要:晚清白话文运动得益于维新报刊和革命报刊对白话文的理论倡导,尽管二者倡导的目的不同, 一为启蒙维新,一为启蒙革命,但二者对白话文在晚清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起着相同的作用。革命报 刊基于对民众革命启蒙的政治诉求,从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功能的角度,剖析文言之弊,褒扬白话文之 益,主张 “言文合一”,为白话报刊的创办、白话文的普及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晚清;革命报刊;白话文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5)04-0061-06 DOI :10.3875/j.issn.1674-3555.2015.04.011 本文的 PDF 文件可以从 获得 一般认为,现代中国的语文变革源自 “五四”新文学运动,而实际上,在晚清的 “言文一致” 运动中就已经酝酿着白话文运动的先声。陈万雄指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其 直接源头是晚清的 “言文一致”主张:“其实晚清确实存在一个白话文运动,且直接开五四白话 [1] 文学的先声” 。诚然,晚清这场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是由革命派和维新派、革命报刊和维 新报刊共同倡导和发动的。 一、救亡启蒙与白话文理论的登场 晚清的白话文的勃兴,离不开维新报刊与革命报刊对白话文的理论倡导,而对白话文的理论 倡导又是处在巨变中的社会和时代的必然选择。走过康雍乾盛世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及义和团运 动的内外双重打击下日渐衰落,危机四伏,开明官绅掀起的挽救清朝危局的洋务运动经中日甲午 战争而宣告破灭,维新志士和光绪皇帝主导的政治革新瞬间成为泡影,走上层路线的求富求强、 救亡图存的努力无济于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把目光投向普通民众。此时,人们在与西方文化的 接触中开始认识到民众的作用。然而,西方社会中的 “民”与晚清社会的 “民”并不相同。西方 的 “民”具有一定文化,思想中有民主平等的观念,而中国的 “民”大多处于文盲状态,骨子里 还是 “君君臣臣”观念,遵守封建伦理纲常。那么,改变民众的思想就变得至关重要。严复发表 了 《原强》等文章,首先提出了 “开民智”的口号,将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视为救亡兴邦的根本。 梁启超也著 《新民说》等系列文章阐述启民智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启蒙运 动就此拉开帷幕。当时,时代的主题已呈现为救亡与启蒙,启蒙民众是为了 “救亡”国家。维新 志士们提出 “新民”是企图运用西方的独立、民主、自由等人权说,通过对人的肯定,使国民克 服麻木、旁观忍让等弱点,主动承担救国责任。这种 “开民智”的理论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立 收稿日期:2014-06-17 作者简介:付登舟 (1964- ),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报刊与近代文学 62 温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第 28 卷第 4 期 即得到广泛响应,也成为改革社会的实践活动。开民智的具体手段有兴办近代教育、翻译西方文 学著作、普及基础文化教育等等,但在一系列开启民智的活动中却遇到了语言、文字的阻碍。历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