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转速n和活塞速度Cm: 提高n,可增加发动机单位时间做功次数,Pe? Cm ?,活塞热负荷?,惯性力?,磨损?,寿命?; 为限制Cm ,可? S ? ?S/D ? S/D1时为短行程。 但 S/D?,燃烧室高?,影响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S:活塞行程 ? 比质量me:E/G质量m与标定功率之比: 汽油机: 柴油机: 一般 汽油机:n=3600~8000r/min; 柴油机:n=2000~5000r/min; 增压柴油机: n=1500~4000r/min; 活塞平均速度、最高活塞速度、n及活塞行程范围 2. 经济性:从有效功角度衡量所消耗的燃料量。 1)有效热效率: 单位时间、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量 汽油机: 2)有效燃油消耗率: 柴油机: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sfc fuel consumption efficiency 3. 排放指标:指发动机在Q1?W过程中,因燃烧而派出的环境污染物的限制指标。 有害排放物:尾气排放物、蒸发物、噪声。 1)尾气排放物:CO、HC、NOx、PM、CO2等 各国法规限制标准发展趋势: 2)蒸发物:汽油机燃油系统蒸发的HC化合物。 3)噪声:刺激神经,心烦,耳聋等。 emissions 2-5 机械损失 1. 机械效率 由定义: 2. 机械损失Pm分配: 摩擦损失:62~75% 驱动附件:10~20% 泵气损失:10~20% 意义:评价内燃机内部动力传递效率 摩擦损失: 汽油机: ?m=0.7~0.9;柴油机: ?m=0.7~0.85 3. 机械损失的测定 1) 倒拖法:电力测功器 TW和机油温度正常时的反拖功率?Pm 缺点:缸内压力、温度与实际不符,误差大 2) 灭缸法:多缸机,逐次灭1个缸,测功率 则,指示功率: 柴油机:误差5%;汽油机:误差较大?进气条件。 摩擦损失功率: 灭n缸后n缸指示功率 3) 示功图法:燃烧分析仪等专用设备测量示功图 ?求得指示功率Pi; 试验测的有效功率Pe及转速n; 直接由定义式求得?m及Pm。 4)油耗法:只适用于柴油机 设 循环效率随负荷不变,则 任一工况: 误差取决于示功图测量精度 怠速Pe=0: (1)/(2),得: Pm ?m Pm=Pi-Pe 4.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1)缸径D和行程S: 决定摩擦面积 2)摩擦损失:活塞(环)组,曲轴组件,配气机构 3)n:摩擦损失,惯性力,泵气损失,驱动附件 4)负荷:主要影响Pi,而 Pm 不随负荷变化 5)润滑油品质、冷却水温度:主要影响机油粘度 Dm:曲轴平均直径 K:与缸数和n有关的常数。 2-6 热平衡 指所加入热量Q1的具体分配情况?热量损失情况; 目的:明确提高热效率的有效途径 转换为Pe的热量25~50% 冷却损失10~35% 不完全燃烧损失 其它损失 50~75% 25~50% 有效利用能源的必要性 QT QR QS QL QE 废气带走热量25~50% 总结: 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几种?如何评价循环? 实际循环?各冲程在循环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 指示指标? 有效指标?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改善途径? 机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机械损失,机械损失的测量方法 热平衡:热损失有哪些? 吉 林 大 学 汽 车 学 院 第二章 内燃机循环及其性能评价 第二章 内燃机循环及性能评价ICE cycl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要点: 2.1 概述 2.2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 2.3 内燃机实际循环及其评价指标 2.4 内燃机有效性能指标 2.5 机械损失 2.6 热平衡?了解 2-1 概述:E/G的基本理论 内燃机:E?Q ?W的动力机械装置。 转换方式:热力循环?四冲程=进、压、做功、排 混合气形成及换气过程: Q ?W的物质基础, A/F、?r(质),?v (量) 燃烧放热过程:放热规律,热效率?i,排放 能量传递过程:机械效率?m,机械损失 A F A/F ?v 燃烧 能量转换 动力传递 对确定热力循环影响Q?W转换的三个环节: ∴ 改善内燃机性能==能量转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宿州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GBT 35694-2017 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pdf
- DB41T 2312-2022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施工规范.pdf VIP
- 征信简版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最新版2024年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VIP
- 胃肠道肿瘤的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pdf VIP
- 《道路深层病害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规范》DB41 T2525-2023.doc VIP
-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 .pdf
- 2021届广东省华师附属高级中学(广州总校)三下学期5月综合测试(三模)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无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