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感4000字_读后感.doc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感4000字_读后感.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感4000字_读后感_范文先生网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感   做有用??? 的人   许燕吉,一个不为人知的一个普通老婆婆,直到她的个人自传《麻花人生》出版,声名鹊起。   出版时,出版商建议更名为《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想来这样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毕竟我这代人都是读过《落花生》的。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作者许地山,文章短小,语言质朴,读来亲切自然。在文中,许先生说,“花生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象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挂在枝头,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不能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这引发了许燕吉的思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像落花生一样,这是许燕吉对父亲的回答,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读完她的自传,于我而言,是震惊是惋惜是欣慰。中国近现代曲折动荡的历史在她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小人物身上铺展开来,复杂的人性与人类丰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是鲜活灵动的,众多的人物勾勒出五味杂陈的中国近现代史。   对于许燕吉而言,历史不是宏大的,而是具体的细节,其中裹挟进的是她作为普通个体的艰辛与隐忍,这是时代割在她身上的伤口,亦是历史的现实。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其他人的命运未必见得多么平坦,只不过许燕吉的人生被“多扭了几圈”而已。正如她自己所写的那样:“生活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说不清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人生被历史的巨刃割得七零八落,如同摔碎在地上的泥娃娃,粘都粘不起来。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并不仅仅是大人物和波澜壮阔的大事件,更多的是无数普通人的辛劳、痛苦和隐忍,这是历史的伤口,也正是历史的现实。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株花树,我们不光要看到那些漂亮的花,更要看到泥土下面那些不怎么好看的根。   童年   许燕吉,女,1933年1月生于北平。外祖父给取的名字,燕者,生于北京也;吉者,可冲晦气也。其父许地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花生。虽然父亲只陪伴了她8年,但影响却是深入骨髓的。暮年之时,回想往事,她依然写道:“他(父亲)的 落花生精神已遗传到我的血液中——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作为有用的人 ,也很充实自信。”   1935年,许地山前往香港大学任教。那时,母亲不用外出谋职,父亲一个人的收入足以让全家享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和院子,拥有私家小汽车、买有自己的钢琴、甚至雇有保姆照料燕吉等。母亲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非常看重孩子们的教育,尤其对燕吉,买了钢琴,并请了钢琴老师教燕吉和哥哥。幼时的她活泼可爱,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这样的日子似乎应该长久,然而1941年8月,父亲猝死,年仅49岁。父亲的去世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要学会承受的生离死别,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她还不知道没有了父亲,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故。   母亲虽然毕业于名校,谋生之路也异常艰难。战争年代,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是需要种种机遇的,而不仅仅靠学识与学历。母亲变得异常坚韧,她抗起了生活的全部压力,家里的汽车卖掉了、钢琴课彻底免了,住房也由7间变成了2间,保姆辞掉了。生活不再如昔,一切都变了,孩子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四个月之后,日本侵占香港,香港沦陷。日本人肆无忌惮,强占民宅,搜刮食物。食物都让日本人运走,接济南洋的战场了。铁骑之下,中国人的命运连蚂蚁都不如。   饿死和战死街头的人比比皆是,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逃离战争,到内地去,到重庆去。   颠沛   流离   许燕吉跟着母亲与哥哥逃回内地,一路上一家三口颠沛流离,漂泊于广西、湖南、重庆等地,居无定所,相依为命。遭遇码头工的搬运行李的敲竹杠,母亲二话不说,将箱子一轮就上了肩,这一幕给许燕吉印象很深,影响很大。她开始变得懂事,主动为母亲分担家务,学会洗衣、炒菜,从来不晓生活艰辛的她,一下子就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人生就这样长大。   在四处转学的过程中,她才发现原来她在香港受到的英语教育和英制十年一贯教育是内地学校远远不及的,看来殖民地也有它先进的地方,不承认内地的闭塞落后是不行的。辗转于湛江、玉林、桂林、柳州等地,虽然奔波辛劳,可风景别样的广西让孩子们暂时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喀斯特地形十足的广西令人充满了新鲜感。   内地的学校,多半要在周一早上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集体背诵《总理遗嘱》;在长沙被日军围困时,撤退前大家上了最后一课,都德的课文重现在每个人心中,战争激发起每个人的爱国之心。跟随湘桂大撤退的洪流,一路撤退,孤苦无助、一筹莫展,幸得父亲朋友贵阳交通银行行长邹安众的帮助,才搭乘银行拉货的车,翻山越岭逃到重庆。   燕吉在重庆最好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