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法的护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针疗法 水针与肌肉注射的异点: 1、部位使用的是穴位 2、用带有长针头的注射器具代替毫针 3、在穴位“得气”后,再行药物注射 4、未得气可以用提插法 5、药和穴位发挥联合效能的特点 水针疗法 (一)常用的药液及用具 1.常用药液 ? 原则:易于吸收,刺激性弱,可作肌肉注射的药液。 中药制剂:当归、丹参、鱼腥草等 维生素制剂: 其他 水针疗法 2.用具的选择 ? 常用的注射器:1毫升、2毫升、5毫升、 10毫升、20毫升。 ? 常用的针头:4-6号,以5号最常用。 水针疗法 *药量: 一次注射总量不超过药物说明书所规定的总量 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剂量的1/5—1/2 一般头面部(0.3-0.5ml),耳穴(0.1ml),四肢(1-2ml),背部(0.5-1ml),腰臀部(2-5ml), *疗程: 急症1-2次/日;慢性病1次/日/隔日,6-10次为一疗程 2)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一次 水针疗法 适应范围: 针灸的大部分适应症 禁忌症: 同毫针刺法 水针疗法 实施程序 1.健康评估 2.用物准备 3.穴位选择 4.操作步骤 5.注意事项 6.效果评价 水针疗法 *健康评估 评估病史与当前的主要症状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药物过敏史等 评估病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 评估局部皮肤情况 水针疗法 穴位选择: 阳性反应点或压痛点 用物准备 同肌肉注射。(无菌盘、药物、注射器、长5号针头2个、棉签、消毒液等) 操作步骤 按医嘱备药同肌注——推车到病人床前——查对1—— 体位——正确取穴并作标志——消毒(对侧—近侧)—— 查对2——换针头、排气、左手夹1干棉签——进针(近则— 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射药物1/2——出针——换针头同法注射对 侧——出针——针头及注射器放车下弯盘——观察整理病 人—查对3-签名、记录 操作注意点: ?急性病,体壮者: 较强刺激——快推药 ?慢性病,体弱者: 较轻刺激——慢推药 ?一般疾病: 中等刺激——中等速度 ?药量多时: 由深至浅,边推边退多方向注射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操作规程; 2)操作前检查注射器; 3)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等; 4)按医嘱选穴操作; 5)颈项、胸背部腧穴注射时不宜过深,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穴位,不宜做穴位注射,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 6)药液不可注入血管、关节腔、脊髓腔内; 7)注射时必须避开神经干。 效果评价 1、定位准确、体位得当; 2、得气与否。 四、耳穴疗法 第十一节 针刺法的护理 马王堆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载着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 《内经》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载。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50年代提出的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 教学目标 1.掌握耳穴疗法的定义 2.掌握6个常用耳穴的定位 3.熟悉耳穴疗法的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 4.了解耳穴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耳穴疗法 【概述】 (一)定义 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 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 耳廓的表面解剖 3. 耳穴的分布 4.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飞法 4. 针刺补泻 补法:凡是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凡是能疏泻病邪,使某些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的方法。 平补平泻:不分补泻(或先泻后补),仅达到得气目的的方法(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 补泻效果主要取决三方面: 机能状态、腧穴特性、针刺手法 (七)毫针刺法的操作步骤: 用物准备: 治疗盘、碘伏、棉签、一次性毫针、大毛巾、垫枕等, 清洁弯盘(2个) 。必要时备无菌棉球、屏风。 操作步骤: 护士的素质及仪表 核对医嘱 排空小便 遮挡及保暖 选择针具 安置体位 取穴 消毒 取针 进针 行针 留针 出针 数针 核对 整理床单位 记录 另外:准备处理晕针的温开水和静脉推注的50%GS 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于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血亏虚者,针刺手法不宜过重,应尽量选用卧位进行针刺;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