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交通运输高速化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据不完全统计,至1993年底,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其中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0km以上。 A.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修建 B. 铁路电气化的形成和大量发展 南昆电气化铁路 1964年10月世界铁路运营史第一块高速金牌在日本诞生,时速为210km。1994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 — 广深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时速为160km。第一条高速铁路 —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1300km,实施全封闭、全立交,为客运专线,设计时速超过300km。 C. 长距离的海底隧道的出现 日本越过津轻海峡连接本州(青森)与北海道(函馆)的青函海底隧道长达53.85km,是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之一。 1990年贯通的英法海峡隧道长50.5km (4) 工程设施大型化 土木工程的功能化、城市建设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必然使得构成土木工程的三个要素:材料、施工、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 其中发展迅速的是普通混凝土向轻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方向发展。抗压强度由 20~40Mpa 提高到60~100Mpa。一批轻质高强材料如铝合金、建筑塑料、玻璃钢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要重视环保节能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芯板 压型板 施工过程中的工业化、装配化 现代化砼搅拌站 钢筋混凝土泵送的记录!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混凝土灌注量达160,000立方米之巨。为确保连续泵送并达到385米这样一个高度,采用六台超高压混凝土泵及六根分离式布料杆灌注混凝土。 设计理论的精确化、科学化 由理论分析由线形到非线形分析; 由平面分析到空间分析; 由单个到系统的综合整体分析; 由静态到动态分析; 由经验定值分析到随机分析; 由数值分析到模拟实验分析; 由人工手算、人工做比较方案、人工制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优化设计、计算机制图等。 土木工程学的学科理论如可靠性理论、土力学和岩体力学理论、结构抗震理论、动态规划理论、网络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于 公元532~537年间建造在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该教堂为砖砌穹顶(圆形球壳),直径30余米,穹顶高50余米,穹顶支承在大跨砖拱和用巨石砌筑的巨型柱(截面约7×10m)上。 索菲亚大教堂 赵州桥 隋代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桥为敞肩圆弧石拱,拱券并列28道,净跨37.02米,矢高7.23米,上狭下宽总宽9米,桥面呈弧形。 主拱券等厚1.03米,主拱券上有护拱石。在主拱券上两侧,各开两个净跨分别为3.8米和2.85米的小拱,以泻泄洪水,减轻自重。桥始建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完工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距今已有1406年。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赵州桥 山西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塔高67.3m,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m。该塔共9层,是我国保存至今的唯一木塔,也是现存的最高的木结构之一。它虽经多次大地震仍完整无损,足以证明我国历史上木结构的辉煌成就。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建于公元11到12世纪,系一组由教堂(1063~1118)、洗礼堂(1153)、钟塔(1174~1350)组成的建筑群。 巴黎圣母院建于 1163- 1250年,是法国早期哥特建筑的典型。平面宽约47m,长约125m,可容近万人。圣坛上部的尖塔高达90m。 正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塔楼,下部有三个尖卷门洞。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3世纪中叶。 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平面呈拉丁十字形,长136.5m,宽45.7m,东端为7个小圆龛组成的半圆形卷廊,西立面有一对八角形塔楼,建于1842~1880年,高达150多米。 2、近代土木工程 时间跨度为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 主要特征: 力学和结构理论作指导; 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广泛使用;混凝土、钢材、钢筋砼以及早期的预应力砼得到发展; 施工技术进步很大。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638年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论述了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梁的强度,首先用公式表达了梁的设计理论。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87年总结了力学三大定律,它们是土木工程设计理论的基础。 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744年出版的《曲线的变分法》建立了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