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减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应用最广泛,成本较低 应用广泛,成本较高 应用不多 有一定应用 应用很少 应用不多,上海中的TMD 重要的高层建筑有应用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方法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方法 屈曲约束支撑等效成普通矩形截面的斜杆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方法 在计算结构模型(PKPM)中布置斜杆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方法 进行结构计算和强度验算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中震及大震分析通常采用时程分析方法 需要考虑其非线性行为,防屈曲支撑本构为双线性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防屈曲支撑的设计方法 1) 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焊接、销接或法兰连接等方式。 2) 在消能器施加给主结构最大阻尼力下,消能器与主结构之间的连接部件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连接承载力应大于等于1.2倍的屈曲约束支撑极限承载力 屈曲约束支撑设计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标准院防屈曲支撑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粘滞阻尼器的设计方法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粘滞阻尼器的设计方法 粘滞阻尼器的布置:应尽量布置在层间相对速度较大的楼层 粘滞阻尼器的指数:通常为0.2~1.0,应根据相对速度的大 小确定,若相对速度较小,应采用较小 的指数。 阻尼系数:应根据速度、指数及最大出力,确定其阻尼系数 分析核心:等效附加阻尼比的确定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TMD的设计方法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TMD的设计方法 采用Davport风速谱和线性滤波法中的自回归模型,按结构层高变化,生成结构不同高度处的脉动风速时程 通过定点理论 可以确定TMD的最优刚度 根据实际情况初步确定TMD的质量 一般相对与一阶模态质量的比值为 0.5%~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防灾抗震技术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 联系人:张永飞 手 机 电 话:010010 传 真:010 邮 箱126.com 网 址: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X向减震系数:0.18 Y向减震系数:0.17 模型I八度中震计算结果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X 向减震系数:0.46 Y 向减震系数:0.63 模型II八度中震计算结果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325(非隔震) 1/1012 (隔震)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311(非隔震) 1/986 (隔震) 模型II八度中震计算结果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1号楼X向减震系数:0.40 1号楼Y向减震系数:0.38 模型III八度中震计算结果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86(非隔震) 1/932 (隔震)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38(非隔震) 1/756 (隔震) 模型III八度中震计算结果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模型3考虑上部结构弹塑性的罕遇地震分析结果 1号楼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42 1号楼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70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模型3考虑上部结构弹塑性的罕遇地震分析结果 4号楼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17 4号楼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60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模型3考虑上部结构弹塑性的罕遇地震分析结果 当上部结构按照弹性计算时,隔震层的最大位移为290mm,当考虑上部结构塑性变形时,隔震层的最大位移为175mm。 汇报内容 隔震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一 隔震工程的设计方法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二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三 减震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 减震技术的常用种类及设计方法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二 本工程为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的项目,在大底盘顶板建设10栋公租房,隔震层设置在底盘和上部塔楼之间。7度设防。 层间隔震大底盘多塔建筑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二 结构平面布置图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二 结构剖面图 隔震工程设计案例二 模型1:上部单塔与部分底盘组合的模型 模型2:上部双塔与整各底盘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