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7 建筑中水工程 图2-61 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幢建筑物中水系统 * 2.7 建筑中水工程 图2-62 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幢建筑物中水系统 * 中水系统一般是由中水原水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1中水原水系统 中水原水系统是指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附属构筑物,分为污废水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类系统。 建筑中水系统多采用分流制中的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 2.7 建筑中水工程 中水系统的组成 * 2中水处理系统 预处理阶段主要是用来截留中水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和杂物,分离油脂,调节水量和pH值等,其处理设施主要有格栅、滤网、沉砂池、隔油井、化粪池等。 主处理阶段主要是用来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其主要处理设施包括沉淀池、混凝池、气浮池和生物处理设施等。 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对中水水质要求较高的用水进行的深度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或工艺有膜滤、活性炭吸附和消毒等,其主要处理设施包括过滤池、吸附池、消毒设施等。 2.7 建筑中水工程 * 3中水供水系统 中水供水系统是指将中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输送到各中水用水点的管网系统,包括中水输配水管道系统、中水贮水池、高位水箱、中水加压泵站或气压给水设备等。 中水供水管道系统应单独设置,管网系统的类型、供水方式、系统组成、管道敷设形式和水力计算的方法均与给水系统基本相同,只是在供水范围、水质、使用等方面有些限定和特殊要求。 2.7 建筑中水工程 * 中水供水管道必须具有耐腐蚀性,一般宜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或其他给水管材,不得采用非镀锌钢管。 中水贮存池(箱)宜采用耐腐蚀、易清垢的材料制作,钢板池(箱)的内外壁及其附配件均应采取防腐蚀处理。 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中水用水点宜采用使中水不与人直接接触的密闭器具,冲洗汽车、浇洒道路和绿化等的用水处宜采用有防护功能的壁式或地下式给水栓。 2.7 建筑中水工程 * 1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的选用应根据原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所需的水质、水量等来确定。 一般生产冷却水和生活废、污水,其取舍顺序为:冷却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等。 医院污水不宜作为中水水源,严禁将工业污水、传染病医院污水和放射性污水作为中水的水源。 2.7 建筑中水工程 2.7.2 中水水源、水质、处理工艺及防护 * 2中水水质 (1) 原水水质 建筑中水原水的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建筑物排水的污染浓度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越大,其污染浓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2) 中水水质标准 中水的水质必须在卫生方面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 中水用于采暖系统补水等其他用途时,其水质应达到相应使用要求的水质标准,当中水同时满足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准确定。 2.7 建筑中水工程 * 3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应充分了解本地区的用水环境、节水技术的应用情况、城市污水及污泥的处理程度、当地的技术与管理水平是否适应处理工艺的要求等,再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水量和要求的中水水质、水量及使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并参考已经应用成功的处理工艺流程确定。 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如图2-63所示。 2.7 建筑中水工程 * 当以生活污水为中水水源时,因原水中悬浮物和有机物的浓度都很高,中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此时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如图2-64所示。 当利用污水处理站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中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残留的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此时宜采用物化处理或三级处理工艺流程。其工艺流程如图2-65所示。 2.7 建筑中水工程 * 4中水系统的安全防护 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避免造成因中水管道系统与生活饮用水系统误接,污染生活饮用水水质。 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等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得小于0.15m。 2.7 建筑中水工程 * 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