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诗中哪几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借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朗读古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家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哪一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 断肠人在天涯 * * * *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课文解读 旅人前行的路 北固山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风顺而和 挂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升起来 夜将尽未尽之时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进入,降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乡的书信 到,送到 北归的大雁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合作探究: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 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3、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季节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易逝。 结构梳理 (首联)行舟泊:青山外 绿水前 (颔联)望江面:两岸阔 一帆悬 (颈联)观日出:生残夜 入旧年 (尾联)思家乡:望归雁 传乡书 次北固山下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作者名片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背景链接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文体知识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 课文解读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秋风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句解: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合作探究: 1、《天》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冷清,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