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docVIP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摘要: 探讨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研究其改善与治理措施. 陕北地区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当地植被的破坏以及降雨量和蒸发量的不均衡, 使得植被难于生长恢复. 提出了采用以小流域治理为起点, 应用农用纺织品的力学特性和水力学特性发挥其物理固沙保土和吸湿保水特性培育永久的生态植被, 由点带面直至全面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案.      关键词:陕北地区 水土流失 原因分析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现状   1. 1水土状况   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 是峁、梁、沟壑丘陵区, 绥德、米脂、佳县一带最为典型; 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 以宝塔区、延长、延川为最明显. 西部有较大河流的分水岭, 多梁状丘陵.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 络川塬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 宜川一带因沟谷蚕食, 形成了破碎塬.   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一线是风沙滩地, 著名的毛乌素沙漠的东边缘地带. 从定边到窟野河东西长约420 km, 南北宽12~120 km, 主要是植被破坏后就地起沙和风沙从毛乌素沙漠中部搬沙有关.冬、春季多发强劲的西北风, 使沙丘不断向东南移动, 对我省中部造成较大的威胁.    陕北主要河流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延河、洛河均是黄河的重要支流. 其上中游有较宽的河川, 是主要的产粮地, 下游主要形成悬崖峡谷和沙状河滩.1.2延安各地区状况地面切割严重, 是峁、梁、沟壑丘陵区, 绥德、米脂、佳县一带最为典型; 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 以宝塔区、延长、延川为最明显. 西部有较大河流的分水岭, 梁状丘陵.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 络川塬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 宜川一带因沟谷蚕食, 形成了破碎塬.    1. 2植被情况   延安地区惟一残存的原始林区—— 以南泥湾镇为中心, 延伸到延川的部分地区, 植被较好, 称为延安的“肺”。延安以南的广大塬、梁、丘等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植被状况. 整个植被均是以原有的天然原始林边缘向外延伸, 形成了较好的覆盖趋势.延安地区北部, 植被状况则较差, 主要植被是沿路绿化工程, 地面天然植被稀少, 且生长状态较差.榆林地区南面与延安北部交界, 植被状况与延安北部基本相同. 东部的清涧、吴堡、子洲、绥德、米脂5   县, 形成以平川和山峁为主地形, 山峁植被稀少, 岩土裸露;北边的府谷和神木是严重的   水土流失和沙化地区.   1. 3沙化状况   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一线与毛乌素沙漠的东边部形成的交界, 植被破坏后失去挡沙功能,使沙丘逐渐向东南推移形成的沙化, 已严重地威胁到陕西中部地区. 地方政府已开始在进行治理, 但由于条件较差, 所以效果并不良好, 尤其神木县的沙化状态有更趋于恶化的状态. 神木县区域以西几乎全是沙漠区, 且其沙化状态日益恶化. 神木县沿黄河区域又是水土严重流失区域.   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2.1自然原因   陕北地区位于温带、半温带的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9℃,年均降雨量200mm~500mm,自产水量奇缺,缺水问题严重,再加之植被相对稀少,土地极易沙化。 从地表岩性分析,黄土质地疏松、抗蚀能力差,且以晚更新世堆积的马兰黄土抗蚀力最差。从地质构造分析,陕北黄土新构造运动表现明显,主要方式是面积间歇性抬升。以黄河为基准的侵蚀面相对随之降低,黄河晋陕峡谷沿更新世阶地面高于现代水面200余米,反映了高原强烈抬升及侵蚀基准面下降,黄河支流随之侵蚀加剧。由于侵蚀加剧,造成地表沟壑纵横,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   2.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2.2.1人为放牧的影响   陕北地区降雨量少, 加之沙砾土质无法存储水分, 植被不易成活. 由于人为放牧, 使动物在啃食植被时, 除去将不易生长的植被叶径啃食, 且由于沙烁土对植株固接力较弱, 使得动物将不易成活的植被连根拔起, 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   2.2.2交通发展造成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 修路已成了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陕北地区的道路修建已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程度. 要修路就要开山挖石, 本来就没有植被的山坡被打开后裸露新土层, 或将本已是很少量的植被破坏, 这种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   2.2.3地、矿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陕北地区, 特别是榆林地区以北盛产油、气、煤, 人们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对山体及山体植被的新破坏. 特别是煤矿, 矿坑几乎开挖到任何地方, 如山腰、山梁、沟渠, 甚至河道,有的矿石和松土甚至将河道堵塞. 随意开矿造成对植被的严重破坏, 采矿石后形成挖空的山体, 当受到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