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化学突触(神经递质) 电突触(局部电流) 投射特点: ?交叉性投射(cross projection):一侧躯体感觉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的相应区域投射,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定位精确,分布呈倒置性:但头面部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直立的。 ?代表区的面积大小与该部位的感觉精细程度有关:感觉越精细、越敏感的部位在中央后回的代表区也越大。 (2)对侧伸肌反射 刺激强度加大,则在同侧肢体屈曲 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的伸直。 意义: 在身体失衡时,支持体重,维持身体平衡。 属于姿势反射 常用的腱反射 (2)肌紧张 : (紧张性或静态性牵张反射) ① 定义: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 的牵张反射。 ② 病变部位及病因: 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 一、学习和记忆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不断接受环境变化的信息而获得外 界知识(新的行为习惯或经验)的神经活动过程; (一)学习记忆的典型模式—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的建立 ⑴经典条件反射 A.食物→粘膜→中枢→唾液腺→唾液 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为非条件刺激 B.铃声刺激→不分泌唾液。 此时铃声为无关刺激 C.铃声→食物(两者多次结合后): 铃声一出现→动物就分泌唾液。 此时,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或 条件,因而把铃声称为信号刺激或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则称为条件反射 可形成条件反射的首要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⑵操作式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完成一定的操作所建立起的条件反射。 A.大鼠在实验箱内走动偶尔踩到杠杆时→即得到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动物即学会自动踩杠杆而得食。 2.条件反射的消退(extinction) 条件反射建立起来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致完全不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这种由条件反射消退产生的抑制称为消退抑制(extinctive inhibition) 条件反射的消退可能是遗忘的基础 3.条件反射的泛化和分化 ⑴ 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近似的刺激也能或多或少地引起条件反射的效应,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如,用100Hz音响与食物相结合,形成了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此时不但100Hz音响,就是80Hz或120Hz的音响也能引起或多或少的唾液分泌反应。 ⑵如果以后,只对100Hz音响刺激给予食物强化,对80Hz或120Hz音响刺激不给予强化,那么最终将导致只对100Hz刺激保持阳性效应(有唾液分泌),而对80Hz或120Hz音响则出现阴性效应(无唾液分泌),此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如,初学英语者对单词diary(日记)和dairy(牛奶房)的学习记忆过程。 条件反射的分化是由于那些近似刺激引起了大脑皮层的抑制,并把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二)人类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1.人类的条件反射 ⑴ 上述方法,原则上也可用于人类条件反射活动的研究。 ⑵ 由于人类具有语词思维功能,因此还可以应用语词强化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条件反射。 2.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⑴第一信号:直接作用于眼、耳、鼻、舌、身等感受装置的现实具体的感觉刺激信号。 ⑶ 两个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可分为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两个阶段。 人类记忆可分为4个连续阶段。 1.感觉性记忆 记忆第一阶段,也称瞬时记忆。 它是通过感觉系统获得信息,并储存于皮层感觉区,时间不超过2秒。如信息不进一步处理,就很快遗忘。 感觉性记忆的可能机制是神经元的后放作用。 2.第一级记忆 也称短时记忆,是记忆第二阶段。 从感觉性记忆获得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整合形成新的记忆。此阶段信息保留时间仍然很短,平均在数分钟以内;但是可通过反复学习、运用,使信息循环以延长停留时间,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其机理可能是神经元之间环路或网络联系的连续活动,特别是海马环路活动或关键大分子可逆性的构象变化,如磷酸化或去磷酸化。 3.第二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