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Arabic 19
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新型高效淋洗剂的初步筛选
北京陈经纶中学 韩竹 杨丽瞳
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新型高效淋洗剂的初步筛选
摘 要
土壤砷污染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淋洗技术能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快速、永久地去除,是修复砷污染土壤较理想的措施。而淋洗剂则是淋洗技术能否高效、绿色环保并经济实施的关键。本文以植物油和KH2PO4为主要原料制备新型淋洗剂,选取砂土作为研究对象,以期筛选出修复砷污染土壤的高效环保淋洗制剂。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油+8%KH2PO4 +生物多糖的混合溶液淋洗效率最佳且除砷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KH2PO4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砷形态分析显示该淋洗剂主要促进了铁结合态和钙结合态的砷向松散结合态转化,铝结合态和残渣态砷含量基本无变化。本研究初步筛选出了砷污染土壤的新型淋洗剂,但鉴于时间限制,下一步尚需在作用机理及淋洗参数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土壤修复 砷 淋洗剂
目 录
TOC \o 1-3 \h \z \u 摘 要 1
1.研究背景 5
1.1.砷污染的危害 5
1.1.1.砷对动物及植物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1.2.砷对人体的影响 6
1.1.3砷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研究 6
1.2土壤淋洗技术 6
1.3.淋洗剂的研究进展 7
1.3.1.砷污染土壤淋洗剂 8
1.3.2.常用淋洗剂的缺陷 8
1.3.3新型淋洗剂 8
2.研究目标及内容: 8
2.1.研究目标 8
2.2.研究内容 9
2.3.技术路线 9
3.实验过程 9
3.1实验材料 10
3.1.1.供试土壤 10
3.1.2.试剂 10
3.1.3.实验处理 10
3.1.4.实验仪器 10
3.2实验方法 11
3.2.1.土壤总砷 11
3.2.2.土壤砷形态分析 11
3.2.3.淋洗剂初选实验 11
3.2.4.淋洗剂配方优化 12
3.3.数据处理 12
4.砷污染土壤淋洗剂初选 13
4.1.各淋洗剂对土壤总砷的去除 13
4.2.淋洗后土壤砷形态含量变化 13
4.3.小结 14
5.淋洗剂配方优化 15
5.1.各浓度梯度下目标淋洗剂对土壤总砷的去除效率 15
5.2.淋洗后土壤砷形态含量变化 15
5.3.小结 16
6.结论与展望 17
6.1.结论 17
6.2.展望 17
7.创新点 18
8.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研究背景
砷原子序数为33,位于第4周期ⅤA族,是一类重金属元素,由德国科学家艾尔伯图斯·麦格努斯于1250年发现。现代社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砷,在医药、木材防腐、制革、制乳白色玻璃、军用毒药及烟火方面也有广泛用途[1]。
由于砷的广泛存在和使用,在环境化学污染物中,砷成为最常见、对公众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砷污染和砷毒害是世界性的污染问题[2]。砷污染导致武水流域稻田中毒绝产[3]。
砷污染的危害
在自然界很少见到天然状态的砷,元素形态的砷因其不溶于水几乎没有毒性,有毒性的主要是砷的化合物,常混杂于其他金属矿中[6]。砷在土壤中的累积不仅影响植物、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构成威胁。
砷对植物及动物的影响
李典友等(2007)曾将砷与一些植物有害元素的毒性作过比较,毒性顺序为As>B>Cu>Ni>Co>Zn>Pb≥Mn[7]。砷在土壤中可形成许多无机的和有机的化合态,主要以3价和5价的形式存在,三价砷的毒性较五价砷高[8]。砷对植物的毒害作用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根增长、茎变短,根、茎的干质量减少,光合作用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9]。
动物主要通过取食富砷植物和含砷饲料摄入砷元素。早在1924 年,恩舍尔就指出,三价砷、五价砷均能转运到猴子和小鼠的胚胎中并导致畸形,亚砷酸钠染毒雌鼠可导致诸如露脑、眼球突出、四肢畸形、肋骨椎骨畸形及死胎的发生[10]。
1.1.2砷对人体的影响
环境中的砷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机体对砷的吸收率为80%。砷摄入体内后可经血液迅速分布至全身,皮肤、神经、心、肺等均可受累,可引发多器官的组织学和功能上的异常改变。砷进入血循环后,还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同时可使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发生脂肪性病变[11]。
砷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研究
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12]。物理性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但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体结构,引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