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性骚扰及申诉管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圖片來源 性騷擾防治網 /blog/static/35599490200910208536197/ Thank you 性別平等思潮的演進 男尊女卑 兩性平等 性別平等 性別主流化 (gender-mainstreaming) CEDAW 「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性別平等之憲法位階 憲法增條條文第10條第6項:「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 」 在憲法之最高位階下,所有對性別歧視及兩性地位實質不平等之法條均應隨之修正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 制定修正:民國100年5月20日 公布日期:民國100年6月8日 施行日期:民國101年1月1日起 法律效力: 公約所揭示保障性別人權及促進性別平等之規定,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 § 2) 。 校園中為何談性別平等? 世界人權潮流使然,台灣融入國際人權體系之必要選擇,讓世界看見台灣。 培養性別平等意識、實踐性別實質平等及消除性別歧視。 如何在校園實踐性別平等? 透過法律之訂定,帶動校園性別平等之思潮及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 由性別平等取代兩性平等,即代表法律承認多元性別之實際社會現況。 性別平等教育法§1 : 「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 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特制定本法。」 性別平等化之目的 避免侵犯校園人權,消極行政重於規範及推動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之防治與救濟。 積極行政,保障校園人權,落實友善校園之建立,著重學習環境與資源及課程、教材與教學之推動。 性別平等在校園之機制 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之單位與預算(§9、 § 10)。 學習環境與資源( §12-§16 ) 。 課程、教材與教學( §17-§19 ) 。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之防治( §20-§27 ) 。 申請調查及救濟( §28-§35) 。 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之單位與預算 「性平法」最重要之建制,即要求各政府與學校設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在成員之遴選上,賦予多元及民間參與之原則,又為強化委員會能有效帶動文官運作,規定由各單位首長擔任主任委員 。 透過機制之設計,兼顧民主參與和效率行政。 各級政府及學校,必須配合「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制定之實施方案,編列經費預算。 學習環境與資源 尊重及考量學生與教職員工之不同性別 、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並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 學校應積極維護懷孕學生之受教權,並提供必要之協助。 校園安全地圖;照明;警鈴;多功能廁所;男女廁比例;哺(集)乳室 課程、教材與教學 大專校院應廣開性別研究相關課程。 教師使用教材及從事教育活動時,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 教師應鼓勵學生修習非傳統性別之學科領域。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之防治 教育部訂定校 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學校應依前項準則訂定防治規定,並公告周知。 學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 或性霸凌事件應向學校及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 學校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不得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他人所犯校園 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證據。 違反通報義務或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他人所犯校園 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證據,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違反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之通報規定,致再度發生校園性侵害事件;或偽造、變造、湮滅或隱 匿他人所犯校園性侵害事件之證據者,應依法予以解聘或免職。 學校或主管機關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應將該事件交由所設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處理。 當事人及檢舉人之姓名或其他足以辨識身分之資料,除有調查之必要或基 於公共安全之考量者外,應予保密。 學校於調查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期間,得採取必要之處置,以保障當事人之受教權。 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懲處時,應命加 害人接受心理輔導之處置,並得命其為下列一款或數款之處置: 一、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向被害人道歉。 二、接受八小時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 三、其他符合教育目的之措施。 學校或主管機關應建立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及加害人之檔案 資料 加害人轉至其他學校就讀或服務時,主管機關及原就讀或服務之學校 應於知悉後一個月內,通報加害人現就讀或服務之學校。 接獲前項通報之學校,應對加害人實施必要之追蹤輔導,非有正當理由, 並不得公布加害人之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其身分之資料。 申請調查及救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