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不忘初心”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doc免费

2018-2019年“不忘初心”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忘初心”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解读】 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立意: 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3.明确所需,拒绝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要明确自己所需,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精彩例文】 1 不忘最初的信念 老教授问了学生一个关于砍树的简单问题,学生们根据老教授给出的不同情况,竟然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答案,这实则说明学生丢失了最初的目标,忘记了最初的信念。在人生当中,尽管环境千变万化,但是人不能忘记最初的信念。(旗帜鲜明,亮出观点) 所谓“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在事情伊始往往有着自己的目标,执着自己的信念,但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大部分人的目标早已黯然失色,只有少数人能够坚持到底,正是这些坚持到底、不忘最初目标和信念的人才能成功,才能被人铭记。(理论论证,过渡自然)) 不忘最初的信念,世界会为你让路。(分论点一)特蕾莎修女从小立志要帮助穷人,她曾说,“爱必须付诸行动,行动才能使爱发挥功能”,她矢志不渝,长大后尽心尽力地帮助受苦受难的人们,在财富、荣誉面前没有丝毫动摇,甚至战争双方都因她而停火。特蕾莎修女不忘记最初的信念,被世人所尊敬铭记,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概括事例,扣题议论) 不忘最初的信念,纵览世界之高。(分论点二)竹子在种子萌发就有笔直插天的信念,纵然外界有风雨吹袭,地下有岩石阻路,但竹子从来不会弯曲,笔直地直插云天,就此,竹子高于他树,享新鲜之雨露,沐清爽之阳光,享世界之高美。(取乎自然,扣题议论) 像司马迁、莫言、乔布斯……他们有着自己最初的目标,坚持自己最初的信念,终获成功。而我们现在有时候没有坚定的目标,时常感到空虚,无所事事,像一条漫无目的的鱼在海洋中恣意遨游却不知何为目的地。我们不能就这样下去,我们不能忘记最初的信念。(古今对比,警醒当下) 有句话说得好:“圆规为什么能画圆,是因为心不动,脚在动;你为什么不能圆梦,是因为心在变,脚不动。”见异思迁,忘记目标,丧失了确定的努力方向;没有确定的努力方向,必然导致精力分散,难以做好一件事,就这样,你怎么能成功?(深入挖掘,揭示原因) 环境虽是一个成功的要素,但只是影响因素,并非决定因素,我们要有“纵环境千变万化,但我们初心不变”的豪情壮志,不能因环境的变化而轻易地失去自己的方向,不能让环境改变自己最初的信念。就像王勃写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现在读到,难道没有感同身受之意吗?纵然环境变化,但我不会被环境影响,不会忘记最初的信念!(首尾呼应,回扣观点) 优秀范文: 2握住心灵微光 汪国真在诗中写道:“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诗人看似谈的是进退间的从容,我却以为,它实际上囊括了对生命的解读:无论经历几多浮沉,万不要让繁华落寞湮没了你,你得清楚心里究竟想要什么,心中有光,才能一路坚定不移,执着向前。 太多人其实分不清“我心中想要”和“我需要”的区别,他们因了种种需求,想当然地为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却在尝试过后发现难以达到而犹豫放弃,我想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实在是他们没有看清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因此努力而不倾尽全力,自然也就无所得了。这大约也是为何平庸者总是一事无成,而诸如李开复之流却能始终行走巅峰的原因吧。刘墉先生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心中无山而茫然无措,举步维坚,心中有山则坚守本心,义无反顾,我想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文档评论(0)

文库创作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