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风与作物的关系 多种作物依靠风传播花粉以提高结实率,例如小麦、水稻、高梁等作物的花形不大、色不艳丽、香味不浓,它们主要依靠风力传粉;微风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最有利,例如风可以调节作物群体内的温度,在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下,风不仅能带走作物群体的热量,而且可使植株蒸腾加快,降低作物叶温和体温,避免了高温对作物的伤害,在秋冬或早春夜晚,风可以增加近地面的乱流交换,把上层的热量下传,还减近地面降温,使作物免受低温的霜冻;当然,风速大于17M/S时,可使作物受到机械损伤和倒伏造成减产。 风和风速对作物的综合影响 1、空气组分的变动 2、空气水分的输送 3、空气热量的交换 4、生物体的传播(花粉、杂草等) 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决定 作物群体内适宜的风速(wind speed) 2、维持适宜的空气水分和热量,平衡作物体生理代谢活动。 1、加快空气组分的交换速率 (1)促进CO2,O2,提高光合效率; (2)有利有毒气体排散出群体,减轻伤害。 发生于初夏季节,导致小麦、油菜高温逼熟;防御措施是营造防护林、灌溉降温、选用抗性品种。 干热风危害 导致作物体倒伏 1、恶化群体内的透光、水热气交换; 2、直接伤害:如脱落、叶破碎、茎折断。 三、作物的共生固氮 作物的共生固氮是指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固氮(就是把空气中游离态的N固定下来)。需要说明的是作物根瘤菌固定的氮只占豆科作物需氮量的1/4-1/2,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而相对收获籽粒为主的豆科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氮素远远比遗留给土壤的要多;因此作物的共生固氮问题的研究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重要突破;当然在栽培措施中,加强光照、稀植、单作、施有机肥,都有助于根瘤菌固氮,相反,抑制根瘤菌固氮。 四、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中,SO2、氟化物、O3(臭氧)和乙烯对作物的影响较大,SO2伤害作物的症状是叶脉间出现伤斑而失绿、逐渐呈棕色而坏死,例如水稻SO2伤害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叶尖萎焉卷曲、茎干稻粒变白、甚至全株死亡;小麦最典型的特点是麦芒变成白色。氟化氢伤害首先是伤斑在嫩叶和幼芽上出现,对氟化氢伤害敏感的作物是水稻、甘薯和葡萄,其次是玉米、小麦、大麦和菠菜等,抗性强的作物是烟草、番茄、大豆和黄瓜等。 第六节 作物生长与土壤的关系 作物生长发育好坏、产量高低、品质好坏、效益高低,直接与所处的土壤环境有关。土壤环境包括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温度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如土壤有机质等)。可见土壤肥力就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协调能力。 一、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反应 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反应可把作物分为:喜氮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它们对氮肥反应敏感。这类作物生产1吨籽粒平均吸收纯氮21公斤,其中2/3生产籽粒,剩余部分生产茎叶和根系蛋白质。喜磷作物:包括油菜、花生、大豆、蚕豆、荞麦等;这些作物施磷增产效果显著;一般认为,北方土壤普遍缺磷;南方红黄壤更是缺磷。喜钾作物:包括甘蔗、甜菜、烟草、棉花、薯类作物等;这些作物施用钾肥则能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水稻需硅较多(硅酸盐作用);油菜对硼肥敏感;豆类和茄科作物则需要较多的钙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性质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二、土壤质量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土壤质量(土壤健康)就是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的综合量度,是土壤维持生产力、环境净化力以及保障动植物健康能力的集中表现。土壤质量的现状: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工业污染以及高产田被侵占等原因,我国的土壤质量正呈恶化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因生态环境恶劣和土壤肥力低下而难以被农林牧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4,中地产田面积占78.5%,氮磷钾含量偏低的面积占47.1-81.5%,盐碱化面积占4.24%,干旱缺水面积占36.3%,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1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50-60%地菜、瓜、果类农田地的土壤都有农药残留,全国重金属污染面积达到2×107公顷。 土壤质量对农业生产地影响2000年有关部门对省会10个城市郊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调查表明,有7个城市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率达到30%,特别是镉、汞、铅污染尤为明显,估计全国大约20%的粮食、34%的农畜产品和56%的作物存在着质量安全问题;据2005年3月2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国家环保总局调查,珠三角几市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主要以汞、镍最为严重;蔬菜中以铅和镉最多,它们在植(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引发癌症和其它疾病;同时大量施用磷肥,有机肥又将镉、镍等重金属残留在农田和蔬菜里;广东人每天因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