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素材 50 例 经典摘录
1、“为了中华之崛起”: 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在课堂上给学生
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种种回答中, 坐在后排的周恩来回
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未厌居 :叶圣陶早期擅长描写“灰色卑琐”的人生,对黑暗社会采取“讽它
一下”的态度。有人说他的作品有厌世思想, 叶即反其道而行之, 为书斋取名“未
厌居”,散文集出版时题名《未厌居习作》,以表白自己的心迹。
3、髀肉复生 :刘备一次赴刘表之宴,席间去厕所时,见大腿肌肉滚圆,感叹光
阴如箭,功业未建,心中伤叹流泪。
4 、曹操招贤 :曹操强调用人唯才,而不问出身、资历和所谓的德行,甚至“负
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他都兼收并蓄,委
以重任。
5、刘备起兵:《三国志》载,刘备是个“织席贩履”的穷汉,他的起兵,靠的
是两个马贩子,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奴。两人见刘备有大志, “多与之金财”,
刘备据财“用合徒从”。
6、曹操“捉刀”:三国时刘邵《人物志》:“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
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
其大体之别名也。 ,, 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曹操使崔琰代己会见胡使, 自作卫士,在交椅旁提刀警卫, 使“捉刀”与“代笔”
相对,为后人留下冒名顶替的典故。 胡使别有慧眼, 认为坐上的“曹公”美则美
矣,“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7、童年李渔的问号:幼年念书,李渔在《孟子》中读到“虽褐宽博”一句时,
老师解释说:“朱熹说,褐,即贫贱人穿的衣服,宽博,即又肥又长。”李渔认
为既然是穷人, 就该把衣服做得短瘦一点, 也好省些布料, 为何却不呢?老师也
解答不出来。成年后,他游历到孟子说的塞外穿褐衣的地方,向居民请教,才知
道之所以宽大为衣,是白天当衣,夜晚当被。李渔终于明白了幼时的疑问,也知
道朱熹的解释是对的。
8、钱学森回国: 1947 年,年仅 36 岁的钱学森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
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第六天,他和夫人钱英就计划返回祖国。 1950 年 7 月,
钱学森正式通知美国政府决定回国,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格尔说: “宁可把这个
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到了 1955
年,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外交努力,钱学森才得以回国。
9、慈禧之叹:清末张之洞献给“老佛爷”慈禧一双碧玉耳环,青翠欲滴。慈禧
先是爱不释手,继又长叹一声,将耳环收起。宫女问之,她说:如果数十年前我
得到这双耳环, 它一定能为我增色, 现在年事已高, 青春的翠绿恐怕只能反衬出
我的衰老。
10、孔融争担兄过:东汉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相。孔
融从小就与家中兄弟十分友爱, “融四岁,能让梨”可说是妇孺皆知。 在他十六
岁时又发生一件令世人赞叹不已的事情。 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个朋友叫张俭, 为官
清正,敢于仗义执言。他揭露皇帝的宠臣侯览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结果反遭侯
览迫害。张俭被迫逃离京城,侯览倚仗权势,下令追捕。这一天,张俭逃到孔褒
家中,想在好友处暂躲一躲。凑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知他是兄长的好友,又受了
奸邪迫害,便把张俭留了下来。后来,官兵来抓张俭,在孔融的帮助下,张俭得
以逃脱,但孔融、孔褒兄弟二人却被抓入狱。在衙门里,兄弟二人都争着把罪名
揽在自己身上,弄得县官反倒不知如何判案。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帮助
张俭逃脱的也是我,我哥哥不在家,一切罪责都由我承担。”而孔褒却说:“张
俭是我的朋友, 他是因为我才来投奔我家的, 这不关我弟弟的事。 ”两兄弟互不
相让, 明知认罪以后要受处罚, 可是都争着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揽, 县令只好向上
司禀报。最后,为了讨好侯览,判了孔褒的罪。
11、谭嗣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逃也不躲,反而准备劫狱救出光绪帝,由于
看守太严, 才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