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卖 血》 20世纪下半旗的中国美术 特点: 李可染 李可染(1907.3—1989.12),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1923年入上海美专,1929年入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拜齐白石、黄宾虹先生为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其创作融合中西,把西画中的明暗处理引进中国画,融化在传统笔墨和造型之中,作品意境开阔、笔墨深厚。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关山月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落成了十大建筑,最宏伟的是人民大会堂。中央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来京,按建筑布景需要分别作画。原打算请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分别各画一幅山水,时从北门拾级而上的步入宴会厅必经之地的迎面开阔大墙上,因来不及布置大型浮雕,需改用国画替代,故请已经到京的傅先生和关山月先生合作,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合作画幅大画,题目叫《江山如此多娇》,是周恩来总理定的。 《待细把江山图画》华山素以“险”闻名于世,傅抱石先生没有具体去描绘险绝处,而是以飞动泼辣的“抱石皴”作“大块文章”,气势雄阔、奔放。山腰间以留白形式表现缥缈不定的云彩,山脚则写平缓坡地,以衬托华山的“高耸云端、壁立千仞、奇峭无伦”的“伟丈夫”气概来。 张大千 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此图为大千八十一岁时在台湾所作,此图是大千梦中的峨嵋胜景,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虚实相生,在墨线立骨的山石形体上挥洒石青石绿,更让画面显得“瑰丽雄奇”,流淌出山之神韵和浓烈的思乡情绪 。 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林风眠是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他的画多用正方构图。他爱恋着自然和生命,憧憬着和平与宁静,以仕女和风景画居多。林风眠作品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孤寂之美。 吴冠中 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 这幅作品是吴冠中当年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所绘的大型壁画的画稿,吴老评价这幅作品:“画稿并不小,并且是尽了全力的,所以其实不再是‘稿’,已体现了巨幅作品的最终效果。”此幅作品描绘了中国北方自然景象的气势磅礴,融合了中国笔墨的细腻与西洋油画色彩的和谐,作为吴老极为珍贵的画作。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桑梓助学基金会资助特困大学生就学 。 吴冠中继承了老师林风眠融合中西的主张,他的山水画多取材于江南的白墙黑瓦、绿树红花,点线交错迷离,色墨飞舞辉映,抽象意味浓重,影响很大。 《春如线》吴冠中1995 这幅作品是一幅利用点、线、面交织、构成、组合形成的一幅新画面。吴先生没有去画春天中的某些具象事物,而是画了很多不规则的颜色线条,并且以浪漫动感的绿色曲线居多,耐人寻味地表达出春天万物复苏生长时那欢快起伏跳动的情感心灵。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 这幅画“不囿(YOU)于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在技法上为了表现现实内容的需要,吸收了油画技法”。它“不仅表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表现了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