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 2.1 地层划分及对比 2.1.1 地层划分依据 根据收集到研究区及其邻区100口井地质录井、测井、井位和海拔资料,在对前人的岩芯观察、描述成果进行分析后,参考前人的地层对比成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旋回及测井岩电关系为指导,确立以区域性标志层控制为主,利用沉积旋回,适当地考虑厚度及水下河道砂体的空间切割叠置关系的对比原则,对研究区内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在地层、油层组的划分对比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原地矿系统及长庆油田对陕北地区三叠系地层及油层组的划分标准,并力求与延长油矿管理局其它勘探开发单位的划分标准统一。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油层的划分与对比经过多次修改,现已建立了特征明显,区域上易识别对比的良好标志层,在本次工作中,重点沿用前人建立的标志层,同时建立部分辅助标志层,对唐157井区长4+5、长6油层进行了标志层厘定及油层划分对比(图2-1、表2-1、附图2-1~2-11)。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钻遇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和三叠系延长组,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为浅黄色粉砂质黄土及黄土状亚砂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0~200m。长1油层组及部分长2油层组剥蚀,绝大部分井完钻于长64砂岩组,唐86井井钻至长7油层组。本次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以长4+5、6油层组为重点。 2.1.1.1标志层及其特征 1)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地层对比的传统标志层为延长组第二段(T3y2)上部(长72)的黑色油页岩,即张家滩页岩。地表剖面将其定为KT标志层,该层段在盆地南部分布稳定,厚度10~30m,电性特征具有高伽玛、高时差、自然电位平直的特点(图2-2)。本区仅少数油井钻穿该层,厚10-15m。长62长63 长62 长63 长64 表2-1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三叠系地层及油组划分表 系 统 组 段 油层组 砂层组 小层 层厚(m) 区域标志层及位置(长庆) 标 志 层(延长) 区域标志层 地区标志层 三 叠 系 上 统 延 长 组 第五段 T3y5 长1 K9-底 (碳质泥岩或含凝灰质泥岩) 瓦窑堡煤系(B4) 第四段 T3y4 长2 长21 永坪砂岩段(B3) 长22 K8-中(黑色泥岩) 长23 长3 K7-顶(黑色泥岩) 第三段 T3y3 长4+5 长4+51 K6-顶(黑色泥岩) 细脖子段(B2) 高阻泥岩(S5) 长4+52 K5-顶(黑色泥岩) 高阻泥岩(S4) 长6 长61 长61-1 K4-顶(黑色泥岩) 长61-2 长61-3 长62 长62-1 长62-2 K3-底(凝灰质泥岩) 斑脱岩(S3) 长63 斑脱岩(S2) 长64 K2-底(凝灰质泥岩) 斑脱岩(S1) 长7 K1-中上(张家滩页岩) 张家滩页岩(B1) 长8 长9 K0-顶(李家畔页岩) 李家畔页岩(B0) 第一段 T3y1 长10 长石砂岩段 长64长63 长64 长63 长62 图2-2唐86井张家滩页岩特征 2)细脖子(或高阻泥岩)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第三段上部长(长4+5)为一套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和碳质泥岩沉积,夹煤线。底部为砂泥岩互层沉积,区域分布较为稳定。电性特征为自然电位呈微小波状,自然伽玛曲线和2.5m视电阻率曲线具指状高值,俗称细脖子(或高阻泥岩)段,为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对比的区域性辅助标志层,研究区长4+5砂岩较发育,上述细脖子特征不明显。 3) 薄层凝灰质泥岩(斑脱岩) 延长组第三段下部(相当于长71、长64、长63)发育多层凝灰质泥岩薄层,在研究区内分布稳定,电性特征为高伽玛、高时差、低电阻(图2-3、2-4),是区内进行油层组划分及小层对比的重要标志。 长62 长62 长63 长64 图2-3唐87井S1、S2、S3凝灰质泥岩标志层特征 (1)S1标志层 是本区长6与长7的界线。据张家滩黑页岩50m左右。由炭质页岩、砂质泥岩及斑脱岩组成,厚2~3m。电性特征一般是尖锋状的高自然伽玛、高声波时差,自然伽玛是全井段的最高值,一般可达1.4~1.9万脉冲/分。 (2)S2标志层 由2~4层斑脱岩组成,均匀地、近等间距的分布在长64油层中。最上面一层斑脱岩即为长64的顶界,电性特征一般是尖锋状的高自然伽玛、高声波时差,自然伽玛是全井段的最高值。 (3)S3标志层 由1-2层斑脱岩组成,二者相距约4~6 m。如果长63中上部砂岩发育,则下面一层斑脱岩不存在或电性不明显。上面一层作为长63的顶界。电性特征为:高伽马值,声波时差呈高的尖峰状,电阻率中-高值,自然电位接近泥岩基线,在大多数井区,上层斑脱岩自然伽马与声波时差较下层斑脱岩要高,电阻率曲线尖锋状更明显。 (4)S4标志层 岩性为炭质泥岩或含碳泥岩,电性特征:由两个相伴而生的高阻尖子组成,两者相距20m,4米视电阻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