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强度耐沿海大气腐蚀贝氏体钢的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杨善武 内容 背景 发展高强韧耐沿海大气腐蚀钢的基本思路 典型材料的大气腐蚀行为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碳含量与显微组织的影响 研究结果的总结 背景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结构广泛应用 钢的强度提高后,构件截面积减小,腐蚀问题更为突出 沿海大气中携带的NaCl颗粒易于在钢构件表面潮解,增加电解液的导电率,破坏钢的表面钝化,导致最严重的大气腐蚀 对于高强度耐候钢,为了保证低温韧性,必须降低对耐候性贡献极大的P的含量 晶粒细化、时效析出等强化措施可能对耐候性产生影响 研究目标 获得屈服强度600MPa以上,具有优良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耐候性优于CORTEN-A的耐沿海大气腐蚀原型钢。 明确显微组织和环境因素对耐候钢在沿海大气中腐蚀行为的影响,澄清大气腐蚀在显微组织中发生发展与锈层形成、演化的微观机制。 发展高强韧耐沿海大气腐蚀钢的基本思路 钢在沿海大气中的腐蚀本质上是一种电极反应过程。电极反应进程的快慢,依赖于电极间的电位差。如果通过适当设计钢的成分与制造加工工艺,使钢的成分与结构尽可能均匀化,则可以减少样品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电位差,抑制电极反应进程,从而降低腐蚀速率。 发展高强韧耐沿海大气腐蚀钢的基本思路 在钢中所含各主要元素中,碳的分布是最不均匀的,表现为它在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中含量的极大差别。超过铁素体溶解度的过量碳的存在也是钢中多相共存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钢中碳含量至铁素体的溶碳限以下是提高钢的成分、结构均匀性的最有效手段。但是,碳含量的降低会导致钢的强度的降低,必须通过其他强化措施予以弥补。 发展高强韧耐沿海大气腐蚀钢的基本思路 在各类结构钢中,以贝氏体钢的强度对碳含量的依赖最低。碳浓度达到在贝氏体中的溶解度限(?0.02wt%)后,继续增加碳含量不会导致贝氏体强度的上升,而只会招致富碳的第二相,如残留奥氏体或渗碳体等的出现。因此,降低贝氏体钢的碳含量有利于提高其组织结构与成分分布的均匀性,对其韧性和焊接性能也有利,同时不会损害其强度。另外,钢的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于在奥氏体转变过程中,先、后形成的新相之间的成分差别。由于贝氏体相变在较低温度进行,此时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较低,长程扩散基本可以忽略,因此各贝氏体板条形成次序的不同不会导致明显的成分差别。 发展高强韧耐沿海大气腐蚀钢的基本思路 采用贝氏体作为新一代耐沿海大气腐蚀钢的主体组织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耐候钢中常用元素Cu、Cr、Ni、Mo也是促进贝氏体转变的元素,在钢中碳含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这些元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发展高强韧耐沿海大气腐蚀钢的基本思路 沿海大气对钢铁材料的主要危害来自局部腐蚀。在实际服役条件下,耐候钢一般要承受载荷,因此某一局部腐蚀的过度发展有可能招致钢结构整体的崩溃。提高钢的结构、成分的均匀性,有利于抑制局部腐蚀。本工作的主要目标一是要降低钢的平均腐蚀速率,二是要尽可能将局部腐蚀转化为均匀腐蚀。 带锈层试样的电化学阻抗谱 R1 R2 R3 C1 C2 ZD 在青岛(A)和万宁(B)暴晒一年半带锈层试样的电化学阻抗谱及锈层电阻 427.9 Groundward side 336.1 Skyward side Wanning 663.1 Groundward side 1007 Skyward side Qingdao R2 ( ohm.cm2) 在青岛和万宁曝晒一年形成的锈层的孔隙结构 当锈层由小颗粒组成且孔隙较小时N2吸附量较大。 由小颗粒组成的聚合物拥有大的比表面积。在青岛和万宁形成的锈层的SA(n)分别为97.8040m2/g和 75.3436m2/g。 在青岛和万宁形成的锈层的平均孔隙宽度分别约为40nm和44nm。 在青岛和万宁曝晒一年半形成的锈层的孔隙结构 39.5171 98.5477 Groundward side 42.4302 94.7698 Skyward side Wanning 36.7044 107.4053 Groundward side 33.8338 110.2526 Skyward side Qingdao Adsorption average pore width (4V/A by BET)(nm) SA(n) (m2/g) Rust layer Site 锈层孔隙模型 假设锈颗粒是按简立方排列,锈颗粒相互紧贴。锈颗粒围成的孔隙半径为r。 比表面积:每克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m2/g),用S 表示。 设锈由球状锈颗粒组成,半径为R,每A克锈含有n个球状锈颗粒,锈密度为?。 R r R R R R Kelvin公式 p: 实际气压 p0: 饱和蒸气压 rc: 毛细管凝结临界半径 γ: 表面张力系数 V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