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实词与虚词,能够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翻译文章,并能够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关键词语、语句,深入解读文本。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味作者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体现出来的意境之美
苏轼从“欣然起行”到和张怀民一同赏景的心情变化
难点: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闲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吟读法
品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首词。(出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师朗诵)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曾说,这首赤壁怀古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周瑜(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另一个是词的作者苏轼,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周瑜是情场战场官场场场得意,而苏轼却是黄州惠州儋州州州被贬。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位命途多舛的千古奇才苏轼,共同走进我们的课题——记承天寺夜游。(板书:承天寺??游)
二、美文之“吟读”
生上台补充课题。
从标题中可以获取到哪些信息?
明确:“夜”点明了时间。“承天寺”点明了游的地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读文言文及诗词,最重要的是吟读,美读。“吟读”是整体感知古文、品味古文意境的重要途径,吟读,是按照文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先来听范读。
全班试读(师点拨);男生读;女生读;古文要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师范读)
三、美文之“品景”
(1)苏轼夜游承天寺,是怎样的良辰美景吸引了他?用原文回答。
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2)这幅画美吗?这幅画最美的是月光,月光有特点是什么?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明确:空明。
(3)这幅画还有一种美,是什么?
明确: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这里本没有水,是月光如水,有藻、荇吗?其实这是一种朦胧美,梦幻的美。
这幅画面如此之美,就应该读得有意境一点,用轻读重现承天寺月下的静谧情趣,用延长时值的拖音品味文中那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四、美文之“景中人”
在如此美丽的画面中,苏轼夜游承天寺,他并非孤身一人,他还有一位知音,谁?
明确:张怀民
为什么是苏轼的知音?从哪些行为方式中看出来的,用原文词语回答。
明确:亦未寝。相与。
(3)与“相与”相对应的是哪个词语?在情感上能体会出什么?
明确:从“无与”到“相与”,体会到出苏轼的心情从失落到欣喜的变化,开始是没有人一起享受月色,后来是和张怀民和并肩漫步。
(4)从欣然起行到无与为乐的失落再到找到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作者心情又快乐了。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情感的变化。
五、美文之“景中情”
(1)苏轼和张怀民这两个人夜游承天寺,除了看到美景之外,他们还感受到了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小组合作:苏轼和张怀民的当时的心境和处境为出发点,他们称自己为“闲人”合适吗?这“闲人”涵盖了多少层含义?(出示:助读材料)(学生展示)
(3)“闲”字和“困”字在字形上非常相像,“困”字由甲骨文衍生而来,里边是生长的树木,而偏旁囗就像房屋的四周,我们的文豪苏轼先生不就像那生长的树木一般被困住了吗?他的遭遇恰恰是困顿的,困苦的,老师觉得文章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增添了一份深深的哀愁。通过刚才的分析,苏轼夜游承天寺那份情愫是复杂的,试读最后一句。
六、作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品读父爱 感念亲情——主题阅读.doc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活动1.docx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ppt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品读父爱 感念亲情——主题阅读.ppt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课时).doc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品读建筑、名胜中的文化.ppt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后作业.doc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件.doc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品读建筑名胜中的文化.ppt
- 2022届高考中图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图表专项突破-等值线图的判读--课件(共14页).ppt
- 新教材苏教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4.3.14.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pptx
- 西窗法雨读书笔记.docx
- 宁夏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pdf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2227.ppt
- 2021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试题-PDF版.pdf
-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节选)---课件(54张).pptx
- 《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课件.pptx
- 新北师大版-必修3-Unit-7-Art--Lesson2-BeijingOpera-课件.ppt
- 湖南省邵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