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途径导引导管选择和使用乔树宾.PPTVIP

桡动脉途径导引导管选择和使用乔树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桡动脉途径导引导管的选择和使用 乔树宾 选择不同外形的指引导管的考虑点 采用的血管途径 穿刺部位的问题 指引导管管径大小(F号)的影响 主动支撑或被动支撑 主动脉宽度 冠状动脉解剖 自身冠脉或静脉桥和内乳动脉 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靶血管的钙化程度 指引导管管径大小(F号) 目前6-7F导管的内径和以往 8F 导管的内径相同 当使用管径较小的指引导管时会更多选择“后座力”较好的导管以获得更强的支撑力 管径较大的指引导管往往需要通过侧孔来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 桡动脉途径多选择6或5F的导引导管 主动支撑 采用主动支撑的术者: 利用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导管按需进行塑形和获得后座力 依靠主动操纵导管以便: 保持稳定的位置 保持同轴性 超选左前降支或者左回旋支 旋转导管或者主动将导管插入冠脉开口(深插技术) 考虑主动或被动支撑 主动脉宽度 冠状动脉解剖 冠脉开口位置 冠脉开口和主动脉根部连接的位置 冠脉开口的位置 冠脉解剖:开口变异 冠脉开口位置: 高位 低位 前位 后位 冠脉起始走行: 向上 水平 向下 牧羊鞭形 (只有右冠) 冠脉变异 冠脉开口 高位 冠脉开口于主动脉瓣上较高的位置 冠脉起始走向 旁路血管移植物 指引导管类型 普通 支撑导管 超强支撑导管和特殊外形导管 左冠导管 左冠短头导管 右冠导管 右冠短头导管 旁路移植物导管 Amplatz 导管 短头Amplatz导管 Amplatz L是右冠脉起源异常介入治疗成功的“王牌” 相同情况下,桡动脉途径较股动脉途径JL小半号或一号,AL大一号 多功能导管 Multipurpos MP导管是血管开口向下的很好的选择 超强支撑和特殊外形 指引导管 XB (Extra Back-up)导管的嵌入 XBLAD导管 XBLAD 3.5适合正常主动脉根部(JL4) 支撑力超过JL导引导管50% 与前降支同轴性好,对于复杂高难的前降支病变非常有利,使器械更容易地输送到前降支 EBU 导管 弧度较大的第二弯曲紧靠对侧主动脉壁,提供出色的后座力 Cordis XBC 头部形状 MAC (Multi-aortic curve) 可用于左冠和右冠的介入 从主动脉根部和对侧主动脉壁获取支撑力 采用股动脉或桡动脉途径 Champ Curves 选择导引导管的一般原则 正常:外形、起源 宽大: 较小 高位 管腔较小或有病变者 异常起源 桥血管 导引导管的选择 根据血管的形态、靶血管的走行以及靶病变的特点选择导引导管。 选择支撑力强的导引导管是增加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调好同轴性 指引导管的选择 指引导管的选择和支撑力 常用导引导管的选择 左冠 右冠 JL 4.0 JR 4.0 JFL ,EBU JFR XB 3.5 XBRCA XBLAD AL1 AL1, AL2 JL 3.5 JL 4.5 Radial Flex 对于特别弯曲的血管 注意配合深呼吸:锁骨下-升主动脉 插入左冠状动脉口 插入右冠状动脉口 ?应用钢丝(非超滑钢丝)支撑旋转导管 增加导引导管支撑力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导引导管:long-tip的支撑力较好 同轴性 深插导引导管 5-in-6导管 锚定技术 双钢丝或支撑钢丝 深插导引导管的注意事项: 一般不适合7、8F 首先调好同轴 深插的动作宜柔宜缓 深插时应尽量避免用力注射造影剂 桡动脉途径导引导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插入鞘管后,应尽量柔顺前送钢丝,将估计钢丝到肘部以上应透视操作 到达锁骨下钢丝操作宜轻柔缓慢,必要时配合深吸气,反复进入降主动脉采用经典方法 导引导管送至窦底再撤除钢丝,有些情况下需回撤至导管内辅助 导管的提拉旋转动作宜小宜慢,有时需辅助呼吸 M.A.C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