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的课件学习——第一章 总论.ppt

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的课件学习——第一章 总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药物化学 (第四版);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本章内容;第一节 绪论;第一节 绪论;《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久服有轻身延年之功效。; 白果是银杏的俗称,被称作为是植物中的活化石。白果含白果醇、白果酸,具有杀菌功能,有化痰、止咳、补肺、通经、止浊、利尿等疗效。 ;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片,处方名有炮山甲、醋山甲、炮甲珠或炒甲片等。其味咸,性微寒,入肝、胃二经。《本草纲目》中记载穿山甲“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络,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归肝,大肠经。有毒。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痈肿,疔疮,疥癣,蛇虫咬伤。常用量0.15~0.3克,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 ;第一节 绪论;第一节 绪论;第一节 绪论;本章内容;第二节 各类成分简介; 三萜皂苷 甾体皂苷 强心苷 ;4.有机酸:含COOH,多以盐的形式存在。 5.树脂:为组成复杂的混合物,多与挥发油、树胶、有机酸共存。如:安息香、乳香等。 6.其它成分: (1)氨基酸、蛋白质。 (2)鞣质:多元酚类化合物。 (3)色素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4)脂类:油脂(甘油与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 的酯)、蜡(高级醇与高级脂肪酸脱水 形成的酯)。 (5)无机成分;本章内容;一 基本概念;二 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4.氨基酸途径(Amino Acid Pathway)合成生物碱 5.复合途径 (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 (2) 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3) 氨基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4) 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 (5) 氨基酸--莽草酸途径 三、生物合成的意义: 对天然化合物结构分类,结构推测;植物化学分类 学;仿生合成及组织培养等有指导意义。;本章内容;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常用提取溶剂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控温面板;20世纪50年代初进入试验阶段,如从石油中脱沥青 70、80年代,SFE越来越多的用于食品、香料的提取 90年代,开始从植物药中提取成分,如蛇床子、茵陈蒿、桑白皮中提取成分。;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为物理过程,无化学反应,生物活性不减。高能量的超声波产生的强大压力造成植物细胞壁及生物体破裂,导致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及溶解。;工业生产用超声仪;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微波提取法的特点和装置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实验室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练习: 从黄花夹竹桃果仁中分离到七种强心苷成分, 比较极性大小和硅胶柱上洗脱顺序.;答案:;3.2 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 ①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分子量大者 分子量小者 芳香族 脂肪族 含OH, COOH, NH2多者 少者 ②洗脱力与溶剂的关系 吡啶 15%酚/醇 7%酚/H2O 醇 含水醇H2O ③应用: 黄酮、生物碱的富集,糖的分离、脱色等。;3.3 聚酰胺(Polyamide) 是由己酰胺聚合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3.3 聚酰胺 ①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a.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 吸附力越强; b.形成分子内氢键者, 吸附力减少; ;d.芳香苷苷元苷, 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3.3 聚酰胺 ③常用溶剂: H2O ,EtOH/ H2O,EtOH ④应用: 分离黄酮类;除鞣质.;练习: 某植物中分得3个黄酮化合物,结构如下, 比较它们的极性大小及在硅胶TLC和聚酰胺薄膜上Rf值大小顺序.;极性大小: C B A SiO2-TLC Rf: A B C Polyamide TLC, Rf: C B A;3.4 大孔吸附树脂(macro-reticular resin) ①组成: 苯乙烯,二乙烯苯和致孔剂 ②分离原理:吸附(范德华力和氢键)和分子筛作用(多孔性结构)  ③树脂类型:非极性、中极性和极性三种。

文档评论(0)

开心就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