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卫新生学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 绪论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环境卫生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 环境 环境因素:能量(太阳能……) 物质: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 二、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征 自然环境:地球演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 生活环境:人类为生活而建立的生活居住环境。 城市、乡镇、住宅、公共场所……。 三、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 1.原生环境是天然形成的环境,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 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有益因素。也有一些有害因素。 例如: 地质中某些微量元素过高,引起地方病。 地层中镭等放射性元素过高,使室内氡污染。 2.次生环境是原生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干预后的环境。 污染的环境 优化的环境:住房、风景区 四、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 1. 一次污染是环境受到该有害因素的第一次污染 2. 二次污染是该有害因素移出该环境后,再次对该环境造成污染。 五、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受到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化合物,毒性比原一次污染物更强。 。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一、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气圈 水圈 土壤岩石圈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可涉及的空间。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上层、整个的水圈和土壤圈。 二、生态系统 1. 概念: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的环境组成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生物圈是自然界最大的生态系统 2. 最大生态系统的组成 3.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均处于动态平衡的 状态下,称为生态平衡。如有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破坏了平衡,即出现平衡失调。 4.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高营养级生物以次营养级生物为食物,依次逐级吞食,以食物形成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交织形成食物网。 4.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高营养级生物以次营养级生物为食物,依次逐级吞食,以食物形成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交织形成食物网。 生物放大作用,物质通过食物链,使得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 浓度比低级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三、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1. 形成原因: CO2和水蒸气能吸收地表温度,使之不向上空扩散,从而使近地表的空气温度变暖,这层空气笼罩在地球表面,犹如温室,其产生的效应称“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污染物称为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 2. 温室效应气体:CO2最主要,此外,CH4、N2O、氟氯烃类。 3. 危害: ①热浪引起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②有利于病源性生物繁殖,致使虫媒疾病、某些传染病、生物性食物中毒等的发病率上升。 ③促使两极冰雪融化 (二)臭氧层破坏 1. 臭氧层的功能:将290n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全部吸收,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2.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氟里昂等进入臭氧层后,受短波紫外线照射,释放出游离氯,游离氯破坏臭氧分子,使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3. 主要污染物:主要有氟里昂(氟氯烃类),此外还有哈龙(溴代氟烃类)和NO、N2O等。 4. 主要危害: 皮肤癌增加 损伤呼吸系统和眼部 对其他生物有杀伤力。 (三)酸雨 1. 概念:pH值小于5.65的降水(雨、雪、雹、雾等)统称为酸雨 2. 形成原因:SO2、NOX溶于水蒸气中形成酸性气溶胶,继而形成酸雨 3. 危害: ①促使水生物死亡 ②土壤酸化,促使重金属转移,加重危害性 ③酸雾损伤呼吸道 ④腐蚀金属,破坏建筑…… 四、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1. 剂量—效应关系:环境有害因素剂量(浓度)的增加,机体所产生的有害效应也随之增加。例如:污染越严重。人体内转氨酶活性越高。 2. 剂量—反应关系:环境有害因素(浓度)的增加,人群中产生某种特定效应的个数随之增加,通常以率来表示。例如:污染越严重,人群中的肿瘤发病率越高。 3. 作用时间: (1)蓄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 【国家标准】GB 50617-201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 冠心病护理查房.pptx VIP
- BOSS立体声音箱CUBE-ST2使用说明书.pdf VIP
- Y·YKK·YKS和Y2系列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pdf VIP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山东师范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docx VIP
- 2.4 传感与控制 ---温度报警器 教学设计-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docx VIP
- 全国建材行业职工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竞赛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pdf VIP
- 小学生卫生与健康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