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渠1倒虹吸计算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渠1#倒虹吸计算书 基本资料 设计流量:2.75m3/s 加大流量:3.25m3/s 进口渠底高程:2739.16m 进口渠宽:2.4m 进口渠道设计水深:1.55m 加大流量水深:1.85m 出口渠底高程:2735.66m 进出口渠道形式:矩形 管径DN:1.3m 二、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及书籍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2、《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L284—2003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4、《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 5、《小型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金属结构》;。 6、《水力计算手册》 7、《倒虹吸管》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04版 三、进口段 1、渐变段尺寸确定 L=C(B1-B2) 或L=C1h; C取1.5~2.5; C1取3~5: h上游渠道水深; 经计算取L=4m; 2、进口沉沙池尺寸确定 (1) 拟定池内水深H; H=h+T T=(1/3~1/4)h; T为进口渠底至沉沙池底的高差;取0.8m; (2) 沉沙池宽B B=Q/(Hv); v池内平均流速0.25~0.5m/s; 经计算取B=3.5m; (3) 沉沙池长L’ L’≥(4~5)h 经计算取L =8m; (4) 通气孔 通气孔最小断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SKIPIF 1 0 ; A为通气管最小断面面积m2;Q为通气管进风量,近似取钢管内流量,m3/s;C为通气管流量系数;如采用通气阀,C取0.5;无阀的通气管,C取0.7; SKIPIF 1 0 为钢管内外允许压力差,其值不大于0.1N/mm2;K为安全系数,采用K=2.8。 经计算A=0.0294 m2;计算管内径为0.194m,采用D273(δ=6mm)的螺旋钢管。 四、出口段 倒虹吸管出口消力池,池长L及池深T,按经验公式: L=(3~4)h T≥0.5D0+δ+0.3 经计算取L =6m,T=1.2m。 五、方案比较 (一)管材选择 常用的倒虹吸管材通常有预应力砼管、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树脂夹砂管(玻璃钢管)、钢管等材料,各种材料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②预应力钢筋砼管:按生产工艺分为两种,一种因加工工艺分为三步,通常称为三阶段预应力砼管;另一种方法是一次成型,通常称为一阶段管。 预应力砼管因加工工艺简单、造价低、较适合我国的经济状况而被普遍应用。但管材制作过程中存在弊病,如三阶段管喷浆质量不稳定,易脱落和起鼓;一阶段管在施加预应力时不易控制,且因体积重量大造成运输安装不方便,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根据预应力砼管现行规范,其在口径大、工作压力高的工程中应慎重采用。本次使用的管道内径1.3m,最大水头为55.02m(管道进口设计底高程2737.41m,最低平管段设计底高程2682.39m),如采用该种管材,其安全性难以保证;而且,本次设计的倒虹吸线路沿坡面铺设,折点多,其接头部分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倒虹吸管不适合预应力钢筋砼管型式; ③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树脂夹砂管(玻璃钢管):玻璃钢管的特点是强度较高,重量轻,耐腐蚀,不结垢,内壁光滑阻力小,在相同管径、相同流量条件小比其他材质管道水头损失小、节省能耗。 玻璃钢管相对而言壁薄,为柔性管道,对基础与回填要求较高。针对本工程而言,管基为碎石或基岩,边坡高陡,基础与回填很难达到质量要求,因此倒虹吸管亦不适合玻璃钢管型式; ④钢管:钢管应用历史较长,范围较广,施工技术成熟,工程中一般选用螺旋焊接与直缝焊接钢管,但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当前国内管材市场货源供应情况,各种管材价格、寿命,耐压要求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比较,选择钢管较为合理。采用这种管材,其具有脆性好,耐寒冷-40℃不变形,施工方便,抗氧化性能好,市场货源充足,易于采购,运输方便,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故倒虹吸管采用钢管。 (二)倒虹吸单、双管的比较选择 倒虹吸采用圆形钢管。设计中从水力学计算、工程供水重要性、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倒虹吸的过水能力及总水头损失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录N所列公式计算: 倒虹吸的过水能力按下式计算: Q=μω SKIPIF 1 0 SKIPIF 1 0 λ= SKIPIF 1 0 C= SKIPIF 1 0 1/6 式中:Q-倒虹吸设计流量(m3/s); μ-流量系数; ω-倒虹吸过水断面面积; g-重力加速度(m/s2) Z-上、下游水位差(m); ∑ SKIPIF 1 0 -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总和,包括进、出口拦污栅、闸门槽、伸缩节、进人孔、旁通管、转弯段、渐变段等损失系数; 倒虹吸总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 hw=(∑ξ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