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人物形象 主人公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形象。 请看小说中的描述: “他的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十八岁到十九岁之间的少年,表面看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他的鼻子好像鹰嘴,两眼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是在一转瞬间,他的眼睛又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红与黑》罗玉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这段文字对我们认识于连有什么样的帮助? 第一、长得清秀 第二、爱深思,喜欢探寻问题 第三、在某一瞬间,会显出仇恨的目光 于连性格的二重性 孤傲、反抗,对上流社会存在仇视心理 虚伪和妥协 我和谁一起吃饭? 让我和奴仆一起吃饭,我宁可死掉。 夫人,我出身低微,可是我绝不卑鄙。 “啊!污秽的财富啊!你将会得到的!只能在这样的境况下和这样的伴侣里,你才能享受它!也许你将来会获得两万法郎的位置,可是当你大吃大嚼的时候,你必须阻止可怜的囚徒歌唱;你从那些可怜的口粮里,剥削来的金钱,用来宴饮宾客,而且在你大开宴席的时候,他们还更倒霉呀!……人们从战场的危险里才能获得富贵,而不从贫贱人的痛苦里卑污地从事掠夺! 第二节 司汤达 ——拿破仑的崇拜者与追随者 一、自称“米兰人”的作家 司汤达(1783-184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名亨利·贝尔。司汤达是贝尔170多个笔名中最重要的一个,他以此名传世。 意大利情怀 司汤达的家乡是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隔阿尔卑斯山和意大利相邻。他的母亲祖籍是意大利人,能从原文读但丁和阿利奥斯托的作品,思想开明,深得儿子敬爱。由于母亲的关系,司汤达一生都热爱意大利,在他为自己题的碑文上自称“米兰人”。 他的小说《巴马修道院》、《法尼娜·法尼尼》都以意大利为背景,主人公都是意大利人。 格言:“不自由,毋宁死” 司汤达的外祖父是一个医生,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拥护者,热爱伏尔泰等启蒙作家,热爱自由思想。司汤达从小受到外祖父的培养,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爱好文学。他很早就阅读勒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作品,对卢梭特别崇敬,视为“思想最高尚、才能最伟大的人物”。他的童年是在法国大革命中度过的,深受时代气氛的感染,同情法国大革命,拥护共和政体。他所相信的格言是:“不自由,毋宁死。” 仇恨父亲 司汤达的父亲是个富裕的律师,信仰宗教,思想保守,拥护波旁王朝,敌视法国大革命。他生性沉默寡言,对孩子非常冷淡和严厉。在司汤达的母亲死后,他把孩子交给了一个天主教神父的家庭教师管理,一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保皇党人和天主教徒。司汤达恨透了父亲的反动、顽固、自私和贪财,也恨透了那个神父,称他是暴君、伪君子。在雅各宾专政时期,他父亲列为反革命嫌疑分子被捕下狱,他毫无怨言,认为完全应该。他对父亲的仇恨一生都未消失,在他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中都有强烈的反映,构成了小说主人公的一个特征。 热爱数学 1796年,司汤达上中学,这所学校是大革命时代的产物,目的是培养热爱共和的新一代。司汤达最敬重的数学老师格罗是雅各宾党人,他培养了司汤达对数学的爱好和科学的求实精神。司汤达热爱数学,认为一切学问都存在虚假,惟有数学例外。 司汤达爱好数学,还受到拿破仑影响。1793年,24岁的拿破仑在雅各宾党军队中担任炮兵上尉,他把数学用于炮战,命中率很高,把英国侵略军赶出了法国南部军港土伦,挽救了法国和革命。拿破仑就此崭露头角。 追随拿破仑从军 司汤达梦想勇敢和冒险,希望追随拿破仑成就一番事业。他在拿破仑的军事部谋到一个职务。从此司汤达的命运就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他跟随拿破仑的大军转战整个欧洲,1812年随军进攻莫斯科。莫斯科大火留给拿破仑一座空城,这是拿破仑失败的开始。 1814年拿破仑失败,被放逐厄尔巴岛。司汤达脱离军队。 拿破仑的影响 拿破仑(1769—1821)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19世纪欧洲最非凡的传奇人物。他的战争艺术、博学多识受到世人的赞叹,他坚决打击反动王党复辟势力,鼓励一切有才华的人发挥自己的作用,受到广大青年的拥戴。1815年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在岛上病逝。20年后,遗体运回巴黎安葬。 司汤达在他的作品里歌颂拿坡仑。 定居米兰,使用司汤达笔名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认识到:“像我这样一个到过莫斯科的人,在波旁王朝的法国除了受屈辱外不会再有别的。”于是他离开巴黎,定居意大利米兰,在那里住了7年。 在米兰,他读书、旅行、欣赏意大利音乐美术,正式从事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音乐家传记《海顿、莫扎特、梅达斯太斯的生平》(1815)。1817年他出版了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