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訓詁學和語法學 (2)歷代訓詁學研究中,清代學者的成就最大,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懂得語法,並善於利用語法規律來解決訓詁問題。例如: ②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總結“語詞誤解以實義”的誤詞之例(《經義述聞》卷三二《通說下》) 對漢語構詞法較深入研究,發現“大名冠小名,,現象(《經義述聞》卷一四《禮記上》“蝗蟲”條) 並列複合詞同義連文規律(《經義述聞》卷三二《通說下》“經傳平列二字上下同義”條)等 糾正古代注家的許多誤解。 6、訓詁學和修辭學 和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不同,修辭學所研究的不是語言的某一個組成部分;而是綜合地研究語言所有組成部分的運用。當它具體研究詞語的運用時,就會涉及到訓詁學了。 6、訓詁學和修辭學 (1)互文,就是一種修辭現象。它是指上下相對的兩句或同一句的前後兩部分參互見義,以使行文簡潔而富有變化。也稱互言、互辭、互文見義。 ①古人很早就指出了互文的現象[1]。例如: 《禮記·坊記》:“故君子約言,小人先言。”鄭玄注:“‘約’與‘先’互言爾。君子‘約’則小人‘多’矣;小人‘先’則君子‘後’矣。” 《左傳·宣公十二年》:“隨武子曰:‘……貴有常尊,賤有等威,禮不逆矣。”孔穎達疏:“言‘貴有常尊’,則當云‘賤有常卑’,而云‘賤有等威’者,威儀、等差,文兼貴賤,既屬‘常尊’於‘貴’,遂屬‘等威’於‘賤’,使互相發明耳。” 《詩·大序》:“動天地,感鬼神。”孔穎達疏:“天地雲動,鬼神雲感,互言耳。” [1]參看錢鍾書《管錐編》第一冊27頁。 6、訓詁學和修辭學 ②互文在古書中的例子很多,不明其例就會導致誤解。《荀子·王霸》:“國危則無樂君,國安則無憂民。”這裹的“君”和“民”也是互文。國家危急時沒有樂君,自然也就沒有樂民;國家安定時沒有憂民,當然也就沒有憂君。近人梁啟雄《荀子簡釋》引清顧廣圻說:“民,疑當作‘君’。”顧氏不明互文見義,所以有改字之說。 (1)互文。 6、訓詁學和修辭學 ③詩歌受體裁的限制,互文例子更多。 漢樂府《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城南、城(郭)北都在作戰,都在死人。 杜甫《北征》詩:“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女寵禍國”,認為夏桀因寵幸妺喜而夏亡,殷紂因寵幸妲己而殷亡,周幽王因寵幸褒姒而西周亡。但詩的上句只說“夏殷”而未言周,下句只說“褒(姒)妲(己)”而未言妺喜,於是有注家認為文字有誤。不知這是兩句互文見義的句子。以“夏殷”概指夏商周三代,以“褒妲”概指三代的寵妃。 (1)互文。 6、訓詁學和修辭學 (2)修辭中的偷換概念格。修辭學的研究還有助於解決訓詁學上的疑難問題。 比如《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對詩句中的“角”字,歷來研究《詩經》的人多有分歧。 … 6、訓詁學和修辭學 ①毛傳、鄭箋和朱熹《詩集傳》等都把“角”理解為牛羊一類動物的角,是譬比取喻之辭。牙是老鼠本無大牙? ②後代吳仁傑、俞樾、聞一多等認為“角”不是喻指獸角的角,而是實指鳥獸的尖嘴。 (2)修辭中的偷換概念格 《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6、訓詁學和修辭學 ①毛傳、鄭箋和朱熹《詩集傳》等都把“角”理解為牛羊一類動物的角,是譬比取喻之辭。牙是老鼠本無大牙? ②後代吳仁傑、俞樾、聞一多等認為“角”不是喻指獸角的角,而是實指鳥獸的尖嘴。 “誰謂雀無角”是反詰句,其前提是雀本無角,則舊說不為無理;但下一章又說“誰謂鼠無牙”,很難理解它的反詰前提是鼠本無牙。如果把“角”解釋成“嘴”,則“雀……角”和“鼠……牙”均為實指,比較合於《詩經》文例,則新說也有可取之處。但如此說來,“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兩句就失去了反詰的基礎。可見新舊兩說都沒能圓滿解決問題。 (2)修辭中的偷換概念格 《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6、訓詁學和修辭學 “角”有兩個意思,一是通指獸角,一是專指鳥嘴;“牙”也有兩個意思,一是泛指牙齒,一是專指靠兩頰的粗壯之齒(《說文·牙部》:“牙,牡齒也。”段玉裁改“牡”為“壯”,作注說:“壯齒者,齒之大者也。統言之皆稱‘齒’稱‘牙’,析言之則前當唇者稱‘齒’,後在輔車者稱‘牙’。”可見牙大齒小)。老鼠的牙齒細小,習慣上只稱“齒”,《詩·鄘風·相鼠》“相鼠有齒”是也。 (2)修辭中的偷換概念格 《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6、訓詁學和修辭學 而在本詩中,“角”、“牙”的這兩個含義卻被偷換混用了,即:“誰謂雀無角”的“角”本謂獸角,是譬指;“誰謂鼠無牙”的“牙”本謂大齒,是專指,而詩中女主人的反詰,“角”和“牙”都被偷換了概念,“角”成了實指鳥雀的尖嘴,“牙”成了泛指老鼠的牙齒。這兩句詩大概可以這樣翻譯:誰說麻雀沒有角(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