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聊斋志异.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席方平 蒲松龄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分析本文的层次,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领会作者幻真融合的创作手法及作者局限 4.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法 讨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作家作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蒲家庄人,出身于“书香”家庭。父亲蒲盘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但到蒲松龄少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已较困苦。蒲松龄青年时热衷功名,十九岁应童子试,县、府、道三试都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到著名诗人、山东学政施闰章的器重,但此后却屡次不中,一生没有做过官。三十一岁时应邑人孙蕙之请,在江苏宝应、高邮当了一年多幕宾。三十三岁时入本邑当塾师,直到古稀之年才归家,中间有短时间的出游、应试,绝大部分时间过的是教学生涯。直到七十一岁,才援例当了一名贡生。76岁病逝。蒲松龄的一生,位卑家贫,靠舌耕笔耘度日。“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穷困潦倒的生活和怀才不遇的命运,使他充满了孤愤与不平。蒲松龄先生被公认为“世界短片小说之王”。他创作了《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词集》、《聊斋俚曲》等作品。其中以《聊斋志异》最为出名。被公认为“世界短片小说之王” 蒲松龄自己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聊斋志异·自叙》)。《三借庐笔谈》载,蒲松龄为收集素材,常设茶烟于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听知”。材料收集后,“归而粉饰之”,“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聊斋志异·自志》),用此寄托作家的理想与愤懑。学者赫尔岑说:“读了蒲松龄的一些作品,总会感到作者是带着眼泪在笑,特别是在一些优秀的讽刺性的作品中。笑像闪电一样打人和烧人,笑使偶像倒下了,使他的花环、金饰掉落了,创造奇迹的圣像成了变里的胡乱画成的图片。” 《聊斋志异》中的近五百篇作品,其故事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作家收集的民间传说和亲身经历;二是前代的小说、戏曲故事 金圣叹主张写小说要同枝异叶,同花异果。《聊斋志异》题材的特点就在于一个“异”字。它同明代拟话本小说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不同,大都写花妖狐鬼的故事,反复采用阴司形式。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想象丰富--冥界和鬼魂占据了主要的重要的位置,寓意深远—“……是最美的寓言。”(法国汉学家克洛德· 罗柯《文学家蒲松龄》) 蒲松龄先生的作品《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而且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先生的最高文学成就。蒲松龄明确地认定《聊斋志异》和《搜神记》的传承关系,但能萌入于干宝而出于干宝,搜奇猎异《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