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加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感 第 PAGE \* Arabic 5 页 参加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感 爱有方 方有爱 ——参加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感 春天的心? 西安爱有方父母课堂 有人说,做父母就是一场修行,在修行的沿途中,我们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也逐步在参透为人父母的真谛。 我们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孩子长成阳光、自信、开朗独立的人,但是当我最近读了《正面管教》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脑子里满是我罪恶影子的呈现。本来我是很爱孩子的,但是自己的管教行为却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我们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可一时情绪的宣泄,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他们能不能像我们一样,听完了训骂,一会儿就会忘呢?上周六有幸在西安参加了爱有方正面管教的家长课堂。课堂上为了了解孩子被父母责骂、贬低时的感受,老师让我们这些家长,当了一回被骂的孩子。当我扮演孩子的时候,为了模拟家长和孩子之间身高的差距,孩子需要蹲下来,家长直立站起来。然后,这些高出我很多的大人,就开始轮流骂我。 以前我给你怎么说的,又在家里大喊大叫、有没有素质? 你除了会惹我生气还会干什么? 你怎么这么笨呢!不会动脑子呀! 走开、走开,我忙着呢,别再来烦我! 很多家长在念台词的时候会有点放不开,会笑场,但我听着这些言语依然非常不舒服,以至于脑子一片空白,蹲着发木!有的家长的态度很严厉,我真的感觉要被他们吃掉了,很想马上离开现场。 然而这只是模拟,一个场景游戏。当孩子真正被我们骂的时候,他们的害怕、痛苦、无助和自我贬低会不会可能是我的五倍、十倍?我不知道,也不敢想。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曾说过我们究竟是从哪里得来这样一个荒谬的观念,要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必须让他们感觉更糟?我们希望孩子拥有阳光、自信、活泼、独立的这些品质,绝不可能通过我们对孩子的打压、批评、责骂、侮辱来获得。相反,言语的暴力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归属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简·尼尔森说: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了痛苦,那你的方法一定是错了。这句话非常棒正面管教的英文意思是积极的纪律,就是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纪律的环境,但这个纪律性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在整本书中,我们只要记住一句话—和善而坚定,也有人叫 温柔而坚定或者是温柔但是有边界. 我们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怎样判断有效呢?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与父母建立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短期有效,但长期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无疑,惩罚不满足以上任何一个标准。惩罚确实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他的代价和长期效果。事实上,孩子会用一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作为长期效果回敬我们。 1.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你让我不好过,我也让你不好过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住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当我学习到这儿时,我几经崩溃,这些行为或多或少都表现在我的孩子身上,自责自己几乎是恶魔,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作为家长,我是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吗?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映射。惩罚是不会带来改善的动力的,只会教给孩子四个R中的一个或者全部。孩子或许没有意识到当下的心理动作。但是,他们未来的行为是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的。 正面管教理论指出,父母和孩子们应该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以互相和孩子们应该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求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忙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取的正确方式。 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日子中看见孩子,然后温柔守护、静待花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