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用语现代化的同时,也在民族化。这种民族化也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个是向民间学习,一个是向中国传统的文学用语学习。 向民间学习大众的口语充实文学的用语,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用语现代化的途径,也是其民族化的途径。说它是现代化的途径,主要是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正宗用语——文言而言的。 这一点上面已作了论述。 说它是民族化的途径,则主要是就语言的本质而言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具“民族性”的文化符号,大众所操的口语,也具有这样的属性。对文学来说,“语言是文艺作品的第一个因素,也是民族形式的第一个标帜”。(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五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689页。) 在向民间学习大众口语,使中国现代文学用语民族化方面,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做得最自觉,赵树理是其代表。 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来看,这种向民间学习大众用语的工作,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五四时期新文学倡导者提倡的“不避俗语俗字”和文学研究会关于“民众文学”的讨论中提出的要使用“听的语言”(《文学研究会资料》(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6页)作新文学的用语的主张,就已经敏感地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30年代“左联”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三次讨论,更自觉地涉及了这一课题。“中国诗歌会”还在创作方面进行了实践。鲁迅也发表了《门外文谈》,认为“方言土语……于文学, 是很有益处的”。由于环境的限制,这几个时期虽然在创作中还没能结出灿烂的果实,但理论上的自觉,已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在这一方面进行民族化的努力。 30年代末和40年代产生的“抗战文学”、“工农兵文学”,则直接地体现了这一种努力的创作成果。虽然, 中国现代文学中所使用的大众语,是经过了“锤炼”的文学用语,但仍然是具有民族性的文 学用语。 向中国传统文学的用语学习实现中国现代文学用语的民族化,不仅是一条更切实的途径,而 且也是更有价值的途径,所以取得的成就也更大。 向中国传统文学用语学习包括继承和借用两个方面。继承,主要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学中的“ 白话文学”的用语;借用,主要是借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文言文学”的用语。 中国现代文学全部是“白话”的文学,而其所使用的文学用语,与传统白话文学,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中的用语,尽管由于历史和时代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 但在基本词汇方面,却大致相同,甚至其语法规范也相近。 在中国现代文学兴起之初,新文学同人倡导白话文学的理论依据是文学的“进化论”,而其文学史的依据则是中国文学中早已存在的“白话文学”,“自从《三百篇》到于今,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而“我们今日居然能拿起笔来做几篇白话文章,居然能写得好几百个白话的字……不是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 等书中学来的吗?”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 社1979年版,第70页和第72页。) 他们不仅常常以传统的白话文学为自己的历史依据,说明“白话文学为正宗”的可行性,而且,常常将自己提倡的白话与传统的白话相提并论。 如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就说,“与其用三千年之死字……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的 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 这就表明,中国现代文学的白话与传 统文学的白话在性质上属于同一个言语系统,他们都是民族母语的产儿,都是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学用语。 扫描中国现代文学史,在思想倾向上与当时国民党“思想意识”一致的有几部?寥若寒星。在思想上跟着国民党的作家有几个?不说一流作家,现代文学史上三流作家也没几个,据有关资料,蒋介石逃到台湾后曾反省在大陆失败的原因,说大陆不是丢在枪杆子下,而是丢在笔杆子下。国民党从来就没抓过笔杆子,而共产党恰恰是既抓枪杆,又抓笔杆。 毛泽东说过,我们有两支部队。从周著涉及的作家、作品来看,大多是民主作家和左翼作家的作品。当然,这两部书的学术价值是不容否认的,但在界定“中国新文学”的性质方面却是没有说服力的,缺乏科学的、历史的态度,往往从自己的主观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话。这是我们去接受、借鉴港台学者观点时,应加以分辨的。 二、 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艺术方向与基本矛盾 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艺术方向就是“现代化”与“民族化”。这“两化”犹如两个支点,支撑着中国现代文学健康地向前发展。以前中国大陆学术界有人认为只是“现代化”,这种观点是存在偏颇的。偏颇表现在两个方面: (1)忽视了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文学的任何现代化,都只能以民族化为旨归。(这正是文学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及其他各种理论的一个方面。其他意识形态如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