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荀+子.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 荀 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 思考: 一、荀子的人格形象、性格特点,与孔孟的区别。 二、荀子是如何认识天人关系的,荀子观念中的“天”与孔孟及传统观念中的“天”有何区别。 三、荀子是如何界定人性的,性恶论的内涵是什么。比较孟子的性善思想,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四、什么是“化性起伪”,这一修养方法与孟子有什么不同,什么是“虚一而静”,这又与老庄思想有什么联系。 五、荀子是如何看待孔子极力推崇的“礼”的,他认为“礼”在治理社会国家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六、荀子在“非十二子”文中,是如何批评儒墨道名各家的。 一、荀子其人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灾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稷下学宫 天论 性恶论 虚一而静 礼论 一. 天论 1. 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天论》) 2. 制天命而用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天论》) 二. 性恶论 1. 性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欲不可去,性之具也。《正名》 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性恶》 2.性与伪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即人为),是性伪之分也。” (《正名》 不待努力,不待学的人之自然成分,即动物性,而人之文化成分则待自觉努力以成就之。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性恶》) 孟子: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所言之“性”实乃一价值自觉,其所指之“性”乃取本质义,而荀子所取乃人初生时所具之本能为“性”,是事实义。? 3. 化性起伪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性恶》)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同上) 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於圣人之伪,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於工人之伪,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於工人之伪,非故生於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於圣人之伪,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性恶》) 4. 涂之人可以为禹 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 (《性恶》) 大禹:智者的形象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来是善的,其善性即是一价值自觉;而荀子论证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具有认知仁义法度的能力。 孟子:“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离娄下》)。 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正名》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解蔽》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天论》 孟子: 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尽心上》 孟子之性,悉备万德万理,悉由主体之自觉出,而荀子所说之“心”,虽亦指自觉心,但此“心”只能观照,而非内涵万理。 三. 虚一而静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