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毒性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重金属的毒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汞 第三节 铅 第四节 镉 第五节 铬 第六节 砷 (三)排泄和蓄积 排泄: 未吸收 →粪便 吸收 →经肾由尿排出,少量随唾液、乳汁排出 蓄积:镉蓄积性很强,靶器官是肾。肾皮质首先受损,主要是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 全身镉生物半衰期10-30年。镉长期蓄积的主要原因是镉与MT结合力强,大多数镉以Cd-MT的形式长期存在。 四、镉的毒理作用 (一)毒性 1、急性毒性 口服: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休克、肾功能障碍 吸入:呼吸系统症状-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头晕头痛;消化系统症状及肾损害。 2、慢性毒性: (1)肾损害:特点是特殊的肾小管壁蛋白质,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小球功能不受影响。 (2)呼吸系统:肺水肿、肺气肿,呼吸困难,持续性无季节变化 (3)痛痛病:表现为全身疼痛、多发性骨折而引起身躯缩短骨骼变形,最后发生肌萎缩及其他并发症死亡。原因可能是由于: ①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成骨作用; ②妨碍骨胶原的固化成熟,导致骨骼软化。 3、 其他损害 (1)高血压:原因——对血管的局部作用;抗利尿作用,导致水、Na+滞留;提高肾上腺素活性。 (2)睾丸损害:精子数量下降、活性下降、畸形率上升。 (3)致癌作用:尤其是前列腺癌、肾癌。镉可攻击核酸分子,促进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抑制DNA损伤后修复,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干扰信号传递和机体免疫监视功能。 (4)致畸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镉可抑制胚胎细胞分裂和DNA蛋白质合成,抑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活性。 (5)贫血 (6)骨质疏松 (二)毒作用机理 1、酶活性受到抑制 2、肾脏毒性 对肾小管的损害,干扰肾脏对蛋白的排出和重吸收作用,出现糖尿、氨基酸尿、蛋白尿。 3、贫血 (1)镉在肠道内阻碍铁的吸收 (2)镉的大量摄入使尿铁增加 (3)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4、 干扰钙的代谢,引起钙紊乱 (1)通过影响维生素D3的生成妨碍肠对钙的吸收和镉在骨质中的沉着 (2)竞争钙离子通道 (3)抑制钙泵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 (4)与钙调蛋白相结合激活某些与钙相关酶类,干扰细胞内与钙有关的信息传递系统。 一、污染来源 二、理化性质 三、代谢 (一)吸收: 消化道:Cr3+小于3%,Cr6+较易吸收,结合型Cr 10-25% 呼吸道:Cr6+——40%,Cr3+沉积于肺不被利用 皮肤:Cr6+经汗腺吸收,真皮内还原为Cr3+ (二)分布 在血液中与血浆内输铁球蛋白、白蛋白、β球蛋白结合 红细胞:Cr6+可通过红细胞膜与血红蛋白结合,Cr3+不能进入红细胞 Cr以输铁球蛋白结合的形式分布于肺、脾、肝、心、肾、胰腺、脑、睾丸中。经消化道吸收的分布于肝、肾、脾;经呼吸道吸收的分布于肺、脾。 (三)排泄与蓄积 排泄:80%由肾经尿排出,3-60μg/d。小部分由粪便、乳汁、毛发排出。 蓄积:生物半衰期为27天,在肾、肝及骨内有明显蓄积。除肺外其余内脏含铬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四、铬的毒理作用 (一)毒性 Cr0、Cr2+——无毒或毒性很小 Cr3+——难吸收,毒性不大 Cr6+——毒性比大Cr3+100倍 1、急性毒性 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1)消化道吸收: a、消化系统症状——消化道腐蚀、呕吐、腹泻、腹痛 b、肾损害,脑水肿 (2)呼吸道:鼻出血,鼻粘膜萎缩 (3)皮肤:皮肤腐蚀,急性皮肤糜烂,变态反应性皮肤炎 * 一、金属与人体的关系 二、环境中金属污染的来源 ★天然污染 ★人为污染 三、环境中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迁移: 水、食物链 转化: 甲基化:如Hg、Pb、As、Se、碲、钛、锡等 氧化还原 形成螯合物:与腐殖酸,可增强在水中的溶解度 四、金属的代谢 (一)吸收 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其次呼吸道,再次皮肤 1、经消化道吸收 主要吸收部位:小肠 可溶性金属盐类:被动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经肠微绒毛质膜进入;由微绒毛底端经微胞饮作用进入 不溶性金属盐类:吞噬作用;直接吸收 影响因素: (1)元素的化学形式 化学形式决定脂溶性和溶解度,脂溶性强和水溶性强的元素的无机盐类易被吸收 (2)元素的种类 不同金属盐类吸收率相差很大 不同金属元素吸收部位不同 (3)胃肠道的pH 胃:金属(经胃酸)→ 氯化物 → 与配体形成复合物 小肠:碱性。已形成复合物的可被吸收,未形成的可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被排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