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6卷 第 3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36, No.3
2016年 5月 QUATERNARY SCIENCES May,2016
- - -
doi: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3.14 文章编号 2016)0364610
摇蚊亚化石记录及其在中国湖泊沉积
与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① ② ③ ④
张恩楼 陈建徽 曹艳敏 唐红渠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① ②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兰州 730000; 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 430074;
③
④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广州 510632)
摘要 摇蚊亚化石为摇蚊幼虫的几丁质头壳,可以完好地保存在湖泊沉积物中,在古环境重建研究中具有自身
的特点和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近年来,利用摇蚊亚化石头壳相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
- -
区、新疆 内蒙半干旱区开展了摇蚊 环境因子关系研究,并以之为基础重建了区域古环境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
典型湖泊的营养盐演化定量重建结果表明,该地区营养本底相对较高,50~60g/L总磷为该地区湖泊营养背景
μ
-
值,且 80~110g/L总磷为湖泊草 藻型生态转变的营养阈值;西北干旱区水文气候重建研究工作则证实该区域
μ
-
存在干旱的中世纪暖期和湿润的小冰期气候。我国不同湖区摇蚊幼虫 环境因子数据库的研究,丰富了湖泊摇蚊
幼虫生态学知识,提升了摇蚊亚化石在古环境、古气候信息解译中的应用能力。相比于国际同类研究,国内已建
立的转换函数在推导能力上与欧美地区相当,但摇蚊亚化石分类体系与属种的生态属性研究尚需加强;此外,利
用摇蚊亚化石在我国不同区域开展温度定量重建也有待推进。本文综述了我国在基于摇蚊亚化石的古环境重建
和古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现有成果,指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强调了摇蚊亚化石作为有效生物代用
指标在我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
主题词 亚化石 摇蚊头壳 第四纪 环境演化
+
中图分类号 P94178,P9694226,P534632 文献标识码 A
摇蚊科昆虫(Chironomidae)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1 引言
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其成虫俗称“不咬人的蠓
淡水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重要通 虫”(nonbitingmidge),其部分湖沼属种的幼虫呈血
[1]
道 ,也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干扰最为严重的生 红色,因此有时也被称作“血虫”。摇蚊幼虫常是各
[2]
境 ,其沉积档案清晰地记录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 种淡水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分布最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荆州市郊土壤中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pdf
- 距今约6000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区冻结泥炭沉积记录的气候演化.pdf
- 利用CT技术分析马坝人头骨内部解剖结构.pdf
- 辽宁本溪庙洞降水、滴水和现生碳酸钙的δ18O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pdf
- 六盘山东西两侧第四纪以来构造差异隆升速率递变性.pdf
- 龙门山中段山前河流Hack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的构造地貌研究.pdf
- 陇东地区齐家文化时期木炭化石记录及其指示意义.pdf
- 泸沽湖记录的西南季风区15000aB.P.以来植被与气候变化.pdf
- 罗布泊Ls2孔近7.1Ma以来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研究.pdf
- 邙山黄土L5以来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意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