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挤出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说明书.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挤出机头结构 1-管材 2-定型模 3-口模 4-芯棒 5-调节螺钉 6-分流器 7-分流器支架 8-机头体 9-过滤网 10-电加热圈 ① 口模内径D ?经验公式: D = d /K          d——管材外径    K——补偿系数 ?按拉伸比确定 ② 定型段长度L ? 按管材外径:L=(0.5~3)d ? 按管材壁厚:L=nt 直通式挤管机头工艺参数的确定 (1) 口模 芯棒与分流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其中心孔用来通入压缩空气,以便对管材产生内压,实现外径定径。 (2) 芯捧(芯模) ①芯棒外径d d=D-2δ δ-口模与芯棒的单边间隙, δ =(0.83~0.94)t 。 ②定型长度段L1 与口模定型长度 L 相当或稍长。 压缩段长度L2 压缩段 (也称锥面段) 主要作用是使进入定型区之前的塑料熔体的分流痕迹被熔合消除。 L2=(1.5~2.5) D0 D0-塑料熔体在过滤板出口处的流道直径 压缩角 低粘度塑料45~ 60° ,高粘度塑料30 ~ 50° 。 ?分流器的角度α 低粘度塑料30°~80°, 高粘度塑料取30°~60°。 (3) 分流器和分流器支架 ?分流锥长度L3 L3 =(1~1.5) D0 ?分流器头部圆角半径r 取0.5~2mm 分流器设计需确定的尺寸 支承分流器及芯棒,另外起搅拌物料的作用。 小型机头,分流器和分流器支架可以做成一个整体。 为了消除塑料通过分流器后形成的接合线,分流器支架上的分流肋应做成流线型,一般3~8根。 分流器支架设有进气孔和导线孔,用以通入压缩空气和内装置电热器时导入导线。 ② 分流器支架 有两种方法: 外径定型 内径定型 我国塑料管材标准大多规定外径为基本尺寸,故国内较常用外径定型法。 2. 管材的定径和冷却 为了使管材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值、准确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管材离开口模时,必须立即进行定径和冷却,由定径套来完成。 适用于管材外径尺寸精度要求高、外表面粗糙度要求低的情况。按压力生产方式不同有内压法定径和真空法定径。 (1)外径定型 1-芯棒, 2-口模, 3-定径套 内压法定径 在管材内部通入压缩空气 ②真空法定径 在定径套内壁加工很多小孔,抽真空 定径套直径:比机头出口直径大2%~4%,出口直径比进口直径略小。 定径套长度:一般比其他类型定径套大。 定径套与口模不能联接在一起,应有20 ~ 100mm的距离。 (2)内径定型 通过定径套内的循环水冷却定型 特点:保证管材内孔圆度,操作方便;宜用于直角式挤管机头 和旁侧式挤管机头。 适用:内径尺寸要求准确、圆度要求高的情况。 1-管材 2-定径芯模 3-芯棒 4-回水流道 5-进水管 6-排水管 7-进水嘴 定径芯长度:与管材壁厚及牵引速度有关,一般取80~300mm,牵引速度和壁厚大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定径芯直径:一般比管材内径直径大2%~4%,始端比终端直径大,锥度为0.6:100~1.0:100。 谢 谢!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让我们共同进步 第7章 塑料挤出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一、挤出成型工艺 挤出成型是热塑性塑料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生产管材、棒材、板材、片材、线材和薄膜等连续塑料型材。 1、挤出成型原理 将颗粒状或粉状塑料加入挤出机料筒内,在旋转的挤出机螺杆的作用下,塑料沿螺杆的螺槽向前方输送。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外加热和摩擦热,逐渐熔融成粘流态,然后在挤压系统的作用下,塑料熔体经过滤板后通过具有一定形状的挤出模具(机头)口模以及一系列的辅助装置,从而获得等横截面的各种型材。 控制系统 挤出系统、传动系统、加热冷却系统、机身 机头、定型装置、冷却装置、牵引装置、切割装置、卷取装置 辅机: 挤出机: 2. 挤出成型工艺过程 挤出成型 冷却定型 塑化 塑件的牵引、卷曲、切割 原材料准备 挤塑生产线 温度 口模的温度比机头温度可稍低一些,但要保证塑料有良 好的流动性。 ? 机头的温度控制在塑料热分解温度以下 ? 加料段的温度不宜过高,压缩段和均化段的温度可高一些 3. 挤出成型工艺参数 压力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