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民版
知识点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 概况 缓和 ①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②1980年后,海峡两岸___________的坚冰逐步被打破 进展 ①1992年“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的原则;②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③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________文件 展望 条件 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 障碍 台湾岛内____________的发展和某些外国___________的干涉 原则 一个中国的原则 民间交往 一个中国 纲领性 分裂倾向 反华势力 【深化理解】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考法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实践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邓小平 史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史料三 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 2.史料二信息“一个国家”是前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指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 3.史料三主要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什么。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基本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 提示:(1)“一国两制”,和平统一。(2)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收回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是什么。中英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1)理由: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分步强行割占或租借;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可以谈判。 [史论归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2.关于台湾问题的认识 (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2)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3)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4)阻碍统一台湾的因素:岛内“台独”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对“台独”势力的帮助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阻挠。 随堂·演练预测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2017·扬州模拟)下图是某会刊第一期的首页。该会议( )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确立 B.制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顺利完成筹建一个新国家的历史任务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解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确立,故A项错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而材料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是1949年,故B项错误;1949年,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故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故D项错误。 答案 C * 第7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 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第4课时 三角形的外角及推论3、推论4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 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2章 一次函数整合与提升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用“AAS”判定三角形全等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整合与提升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3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4 角的平分线 第1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1 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3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5.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推论作业 (新版)沪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提升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提升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0讲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提升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第5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和近现代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专题提升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专题提升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3讲 美苏争锋 人民版.ppt
-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人民版.ppt
文档评论(0)